基于生产和消费视角的辽宁省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

被引:8
作者
赵红艳 [1 ,2 ]
耿涌 [1 ]
郗凤明 [1 ]
刘竹 [1 ,2 ]
董会娟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省域行业; 能源消费碳排放; EIO-LCA; 生产视角; 消费视角;
D O I
10.13198/j.res.2012.11.104.zhaohy.017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是碳减排政策制订的基础,从消费视角进行行业碳排放研究日趋重要.基于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从生产和消费视角解析了辽宁省2007年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生产视角碳排放量行业集中度高,该视角碳排放总量的78.73%集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为其他行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是造成行业生产端碳排放的主要原因;消费视角下行业碳排放总量的53.79%集中在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其他行业;上游供应行业的间接碳排放是造成消费端排放的主体.从碳排放强度来看,生产视角下各行业碳排放强度差异性较大,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碳排放强度最大,为9.17t/万元;消费视角下行业之间的碳排放强度差异性较小,均低于3 t/万元.最后针对不同视角下分析结果的差异性提出了相应对策的侧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290 / 12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北京市居民消费碳足迹研究 [J].
董会娟 ;
耿涌 .
资源科学, 2012, 34 (03) :494-501
[2]   基于EIO-LCA模型的中国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研究 [J].
计军平 ;
刘磊 ;
马晓明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7 (04) :741-749
[3]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隐含的碳排放对比分析 [J].
姚亮 ;
刘晶茹 ;
王如松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4) :25-29
[4]   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 [J].
姚亮 ;
刘晶茹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12) :16-19
[5]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CO2减排效果分析——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J].
刘红光 ;
刘卫东 ;
唐志鹏 ;
范晓梅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 (03) :129-135
[6]   全球CO2排放研究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刘红光 ;
刘卫东 ;
范晓梅 ;
唐志鹏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2) :84-91
[8]   减缓气候变化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及其地区差异 [J].
潘家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 (06) :66-71+80
[9]  
中国碳减排政策分析与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 郭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10]  
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 闫云凤.华东师范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