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坑后矿区空气污染特征的研究

被引:5
作者
张树光
机构
[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交通土建系辽宁阜新
关键词
闭坑; 矿区; 空气污染; 环境整治; 总悬浮颗粒物;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04.02.014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煤矿开采结束后,矿区环境恢复是当前的紧迫任务。闭坑矿区的污染源较多,固体废弃物、残煤的自燃、地表植被的破坏等都会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严重污染。通过对某露天矿区的现场监测、检测结果显示污染物主要是总悬浮颗粒物(TSP)、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而臭氧(O3)则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研究表明:TSP的含量远远超出二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因此为主要污染物。在每年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两个时期会出现两个污染高峰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与气象条件紧密相关;气体污染物高峰期均处在冬季前后,在每年的夏季浓度最低,并且它们的变化关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变化规律基本相同;CO、SO2的浓度与烟雾出现次数呈正比关系,二者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主要是由于残煤自燃引起的;由于远离汽车尾气污染的影响,NOx主要是由于农事活动和人为活动引起的;研究还发现冬季燃煤量的增加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同时,对煤矸石的再生利用进行了研究。由于这些方法不但变废为宝,而且用量大、可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完全解决矿山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对净化矿区环境有良好的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6+8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 [J].
李庶林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2, (04) :46-50+54
[2]   沈阳空气质量时空变化 [J].
石宇虹 ;
张菁 ;
刘从容 .
气象科技, 2002, (05) :313-317
[3]   闭矿后矿区环境地质灾害分析 [J].
冯东梅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2, (04) :526-527
[4]   利用粉煤灰固化风积土的试验研究 [J].
张向东 ;
徐峥嵘 ;
李永靖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2, (03) :45-47
[5]   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研究 [J].
张守国 ;
王丽君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2, (01) :35-37
[6]   黑龙江省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J].
孙化江 ;
李洪文 .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1, (03) :8-11
[7]   黑龙江省七台河矿区矸石山占地不容忽视 [J].
纪万斌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8, (03)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