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增氧模式对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赵锋 [1 ,2 ]
张卫建 [1 ]
章秀福 [2 ]
王丹英 [2 ]
徐春梅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2]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 增氧模式; 灌浆动态; 产量; 粒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考查水稻产量形成和灌浆动态对不同稻田增氧模式的响应特征,于2008年和2009年,以国稻1号和秀水09为材料,长期淹水田块为对照(CK),采用过氧化尿素(T1)、过氧化钙(T2)和干湿交替灌溉(T3)的稻田增氧模式,监测并采用Richard方程模拟水稻籽粒灌浆过程。国稻1号产量依次为T3>T1>T2>CK,秀水09产量依次为T3>T2>T1>CK。2008年,国稻1号T1、T2和T3分别比CK增产11.6%、8.5%和13.6%,秀水09增产6.6%、9.2%和9.4%。2009年,国稻1号T1、T2和T3分别比CK增产16.8%、14.4%和23.0%,秀水09增产14.6%、17.2%和17.4%。不同增氧模式对水稻灌浆过程的影响表现为:1)灌浆过程均符合Richards方程(拟合度>0.989);2)强、弱势粒的最大粒重均有提高、粒重差异减少、灌浆同步性提高;3)两水稻品种的弱势粒均得到充分灌浆,其中增氧延长了国稻1号弱势粒的灌浆时间、增大了秀水09弱势粒灌浆速率。增氧模式下,弱势粒充分灌浆和结实率提高是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05 / 6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根际增氧模式的水稻形态、生理及产量响应特征 [J].
赵锋 ;
王丹英 ;
徐春梅 ;
张卫建 ;
李凤博 ;
毛海军 ;
章秀福 .
作物学报, 2010, 36 (02) :303-312
[2]   水稻对过氧化尿素用量的响应特征 [J].
赵锋 ;
王丹英 ;
徐春梅 ;
郑金波 ;
张卫建 ;
章秀福 .
中国稻米, 2010, 16 (01) :4-8
[3]   水稻氧营养的生理、生态机制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J].
赵锋 ;
王丹英 ;
徐春梅 ;
张卫建 ;
章秀福 .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 (04) :335-341
[4]   水稻根际含氧量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J].
王丹英 ;
韩勃 ;
章秀福 ;
邵国胜 ;
徐春梅 ;
符冠富 .
作物学报, 2008, (05) :803-808
[5]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对水稻灌浆动态的影响 [J].
胡健 ;
杨连新 ;
周娟 ;
王余龙 ;
朱建国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11) :2443-2451
[6]   强化栽培条件下干湿灌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J].
张玉屏 ;
朱德峰 ;
林贤青 ;
陈惠哲 ;
李华 ;
杨艳萍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5) :109-113
[7]   种植方式对陆稻和水稻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 [J].
张亚洁 ;
许德美 ;
孙斌 ;
刁广华 ;
林强森 ;
杨建昌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02) :257-264
[8]   不同株穗型水稻超高产品种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及籽粒灌浆动态研究 [J].
张强 ;
李自超 ;
傅秀林 ;
吴长明 ;
金京花 .
作物学报, 2005, (09) :1198-1206
[9]   垄畦栽培水稻的植株形态与生理特性研究 [J].
章秀福 ;
王丹英 ;
屈衍艳 ;
李华 .
作物学报, 2005, (06) :742-748
[10]   稻田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林贤青 ;
周伟军 ;
朱德峰 ;
张玉屏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4) :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