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外海区叶绿素a浓度分布及其动力成因分析

被引:42
作者
朱建荣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关键词
长江口外海区; 现场观测; 赤潮; 富营养化; 台湾暖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0年8月在长江口外海区应用现代化的观测设备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观测. 现场观测资料分析表明, 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的爆发存在着两个源. 面积广、强度大的一个源存在于表层的羽状锋区, 是由长江径流入海携带大量营养盐造成富营养化和低浊度海水产生良好的光透射引起光合作用产生的. 光合作用产生叶绿素 a, 同时释放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 故出现高浓度叶绿素a分布对应于高浓度溶氧和pH值分布. 面积小强度弱的一个源位于台湾暖流的温跃层中, 但高浓度的叶绿素a并不对应于高浓度的溶氧和pH值, 可能是由台湾暖流的远距离平流作用产生的. 长江大量营养盐入海造成的富营养化是产生长江口外海区赤潮爆发的主要原因. 福建和浙江沿岸海区发生的赤潮可能随台湾暖流影响到长江口外海区. 三维数值模式模拟的流场分布支持上述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757 / 7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ECOM模式的改进及在长江河口、杭州湾及邻近海区的应用 [J].
朱建荣 ;
朱首贤 .
海洋与湖沼, 2003, (04) :364-374
[2]   长江口外氧的亏损 [J].
李道季 ;
张经 ;
吴莹 ;
梁俊 ;
黄大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8) :686-694
[3]   浙江沿岸上升流和沿岸锋面的数值研究 [J].
刘先炳 ;
苏纪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1, (03) :305-314
[4]   浙江沿岸上升流区的锋面结构、变化及其原因 [J].
潘玉球 ;
徐端蓉 ;
许建平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5, (04) :401-411
[5]   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机制的初析 [J].
浦泳修 .
东海海洋, 1983, (01) :43-51
[6]  
海洋数值计算方法和数值模式.[M].朱建荣编著;.海洋出版社.2003,
[7]  
长江冲淡水扩展机制.[M].朱建荣;沈焕庭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8]  
长江三峡生态与环境地图集.[M].中国科学院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科研项目组编;.科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