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Svalbard地区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物质平衡和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15
作者
徐明星 [1 ,2 ]
闫明 [1 ]
任贾文 [3 ]
艾松涛 [4 ]
康建成 [2 ]
鄂栋臣 [4 ]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2] 上海师范大学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4]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
关键词
Svalbard地区; 冰川; 物质平衡; 冰川运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6 [冰川];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对位于北极Svalbard群岛新奥尔松(Ny-lesund)的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首个物质平衡年(2005/06年度)的冰川表面物质平衡及其运动特征进行研究,并阐述了Austre Lovénbreen冰川末端位置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净物质平衡分别为-0.44和-0.20m w.e.,年消融量分别为0.99和0.94m w.e.,对应冰川零平衡线高度分别为478.10和494.87m。(2)两条冰川符合Svalbard地区跃动冰川运动的特征模式。运动速度矢量的水平分量表现为:向主流线辐合或平行于主流线。下游运动速度较慢,而在中上游运动相对较快。Austre Lovénbreen冰川表面各观测点的运动速度平均值为2.28m·a-1,运动速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91和0.81m·a-1;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观测点运动速度平均值为6.74m·a-1,运动速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8.13和5.49m·a-1。运动速度矢量的垂直分量表现为:消融区冰川消融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弱,Austre Lovénbreen冰川至E断面表现出微弱的积累,海拔高度略有升高。实际垂直运动量总体符合冰川运动的一般形式,即积累区向下运动,消融区向上运动。(3)Austre Lovénbreen冰川末端2005/06年度处于退缩状态,平均退缩量达21.83m·a-1,各观测点中最大、最小退缩量分别为77.30和2.76m·a-1,差异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2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北极Svalbard地区冰川物质平衡研究进展 [J].
徐明星 ;
闫明 ;
康建成 ;
任贾文 .
冰川冻土, 2007, (05) :730-737
[2]   北极苔原新奥尔松地区的地表辐射特征 [J].
邓海滨 ;
陆龙骅 ;
卞林根 .
极地研究, 2006, (04) :254-264
[3]   天山南坡科契卡尔巴西冰川物质平衡初步研究 [J].
张勇 ;
刘时银 ;
丁永建 ;
李晶 ;
上官冬辉 .
冰川冻土, 2006, (04) :477-484
[4]   斯瓦尔巴群岛冰川学研究进展与我国北极冰川监测系统建设 [J].
闫明 ;
任贾文 ;
张占海 ;
鄂栋臣 ;
艾松涛 ;
李院生 .
极地研究, 2006, (02) :137-147
[5]   2005年北极冰川首期GPS监测 [J].
艾松涛 ;
鄂栋臣 ;
闫明 ;
任贾文 .
极地研究 , 2006, (01) :1-8
[6]   度日模型在冰川与积雪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J].
张勇 ;
刘时银 .
冰川冻土, 2006, (01) :101-107
[7]   中国西部冰川度日因子的空间变化特征 [J].
张勇 ;
刘时银 ;
丁永建 .
地理学报, 2006, (01) :89-98
[8]   中国北极黄河站首次科学考察队冰川考察 [J].
任贾文 ;
闫明 .
冰川冻土, 2005, (01) :124-127
[9]   北极Svalbard群岛Longyearbyen地区雪坑主要阴、阳离子特征研究附视频 [J].
康世昌 ;
秦大河 ;
任贾文 ;
YngvarGjessing .
极地研究, 1998, (03) :15-23
[10]   北半球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若干特征及其气候意义 [J].
丁永建 ;
刘时银 ;
周文娟 ;
炳宏涛 .
地球科学进展, 1996, (06) :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