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制约因素与基本思路

被引:15
作者
李俊杰
陈浩浩
机构
[1] 中南民族大学中科院国家民委农业信息联合实验室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扶贫开发; 制约因素; 开发路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有效遏止直至消除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以马克思贫困观点为指导结合我国民族地区贫困规模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和脱贫人口易返贫这几方面的贫困现状,揭示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四项制约因素:地理因素、人口因素、生产力因素和国家与民族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素,提出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出路在于打破生态环境恶性循环;依据不同地区的综合承载能力,有区别地控制人口数量;加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加大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力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贫困治理历程、特征与路径创新——基于制度变迁视角 [J].
郭佩霞 ;
邓晓丽 .
贵州社会科学, 2014, (03) :108-113
[2]   以制度体系创新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制度陷阱”到“制度红利” [J].
刘登娟 ;
邓玲 ;
黄勤 .
求实, 2014, (02) :56-60
[3]   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与和谐发展论略附视频 [J].
马英杰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3) :82-87
[4]   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发展政策研究 [J].
魏后凯 ;
成艾华 ;
张冬梅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32 (01) :103-110
[5]   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持续性贫困探究 [J].
陈全功 ;
李忠斌 .
中国农村观察, 2009, (05) :39-48+55+96
[6]   对返贫现象的一个分析 [J].
董春宇 ;
栾敬东 ;
谢彪 .
经济问题探索, 2008, (03) :176-178
[7]   民族地区的反贫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J].
杨清震 ;
周晓燕 .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1, (04) :22-29
[8]  
中国西部农村反贫困模式研究.[M].赵曦; 著.商务印书馆.2009,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10]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研究.[D].张军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