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身体文化如何重回传统:回答双重处境下的双重问题

被引:7
作者
李睿 [1 ,2 ]
机构
[1] 徐州工程学院民俗体育研究所
[2] 清华大学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传统身体文化; 现代生存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
D O I
10.13598/j.issn1004-4590.2015.01.007
中图分类号
K892 [中国风俗习惯]; G80-05 [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405 ;
摘要
传统身体文化在现代社会遭遇双重处境:文化殖民及文化革命导致传统断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引发传统重回。在此双重处境下,传统身体文化面临双重问题:一、舞龙、龙舟、抢花炮等传统身体文化源于祭祀,即有民间信仰根源,这与宗教祛魅之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均有冲突;二、民俗本真性的要求与时代发展相冲突。本文认为:承认传统身体文化的民间信仰根源,既有利于社会和谐,又可使祭祀身体文化摆脱灵肉二元之尴尬;要保证本真性,一要尊重遗产地意愿,既不可强制其移风易俗,又不可强制其保持传统;二要放弃对原生态的猎奇心态;三要把握舞龙"人丁兴旺"等具体吁求背后的核心价值,即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从而以现代价值代之。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现代性的神学起源.[M].(美) 吉莱斯皮; 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  
李鸿章传.[M].梁启超; 著.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
[3]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法) 萨特;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4]   舞龙灯:民间文化习俗抑或宗族势力较量——基于赣南H村舞龙灯民俗文化的考察 [J].
陶自祥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34 (03) :15-19
[6]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革命的终结 [J].
高丙中 .
开放时代, 2013, (05) :143-152
[7]   剩女:一个建构失实的伪命题 [J].
陈友华 ;
吕程 .
学海, 2011, (02) :42-48
[8]   民俗与身体——美国民俗学的身体研究 [J].
彭牧 .
民俗研究, 2010, (03) :16-32
[9]   法律解释学的谱系:一种历史解释的尝试 [J].
李睿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0, (01) :51-58
[10]   中国民俗学思想发展的道路 [J].
刘铁梁 .
民俗研究, 2008, (04) :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