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谦抑性实践理性辨析

被引:85
作者
储槐植 [1 ]
何群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科学院
[2] 福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法谦抑性; 消极责任主义; 公民守法意识; 犯罪圈;
D O I
10.19563/j.cnki.sdzs.2016.03.009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我国《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加了20个新罪名,这是我国刑法继续朝着严密刑事法网方向发展的结果。但是,随着犯罪圈的进一步扩大,有学者对我国刑法是否有违刑法谦抑性原则表示担忧。从罪与刑两个层面对刑法谦抑性原则的内涵进行解读,扩大犯罪圈无疑是我国当下进一步严密刑事法网、提升公民守法意识的必然选择。我国刑法谦抑性的着重点主要体现在总体刑罚量配置以及个罪平均刑罚量配置的减轻上;我国刑法的谦抑主要体现在刑的谦抑而不是罪的谦抑,这是现阶段我国刑法发展的重要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7+191 +19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与刑法调整 [J].
赵秉志 ;
商浩文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5, 33 (03) :133-142
[2]   后劳教时代的法治再出发 [J].
刘仁文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5, 23 (02) :146-154+176
[3]   裸刑均值的意义 [J].
白建军 .
法学研究, 2010, 32 (06) :135-142
[4]   论刑法的谦抑性 [J].
张明楷 .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5, (04) :55-62
[5]  
德国刑法学.[M].希尔根多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6]  
过罪化及刑法的限制.[M].胡萨克.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7]  
法律的成长.[M].卡多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8]  
刑法学.[M].张明楷; 著.法律出版社.2011,
[9]  
日本刑法精义.[M].黎宏; 著.法律出版社.2008,
[10]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M].马克昌; 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