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型和激素浓度对大豆植株再生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程林梅
孙毅
刘少翔
机构
[1] 山西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太原
关键词
大豆; 基因型; 激素浓度; 植株再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3 [植物细胞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本文采用 8个大豆基因型 ,比较了NAA激素浓度对大豆下胚轴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所有的基因型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 ,均能形成愈伤组织 ,但不同基因型由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频率有很大差异。供试的 8个品种中 ,在NAA浓度为 0 .1~ 0 .5mg/L的培养基上 ,汾豆 33号表现出较高的再生率 ,达 50 % ;晋豆 1 9号次之 ,为 42 % ;而晋旱 1 2 5则较低 ,仅 1 9%。较合适的培养条件是 :下胚轴在B5+NAA 0 .3mg/L +KT 1mg/L + 3%蔗糖 ,可高频率地诱导出愈伤组织并直接分化成苗。
引用
收藏
页码:367 / 37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向大豆导入几丁质酶基因的初步研究 [J].
徐香玲 ;
邹联沛 ;
刘伟华 ;
李集临 .
大豆科学, 1999, (02) :8-15
[2]   Ri质粒介导大豆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 [J].
徐香玲 ;
李兴华 ;
刘伟华 ;
李集临 ;
王毅 .
大豆科学, 1996, (04) :279-288
[3]   大豆未成熟胚培养中高浓度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及其植株再生 [J].
李大玮 ;
J.Schmid ;
E.R.Keller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9, (05) :349-354+414
[4]   从大豆幼胚诱导胚胎发生再生植株 [J].
周思君 ;
尹光初 ;
雷勃钧 ;
何志鸿 .
大豆科学, 1989, (01) :39-45+115
[5]   大豆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J].
罗希明 ;
赵桂兰 ;
安利佳 ;
何孟元 ;
郝水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9, (03) :231-234+247
[6]   我国近年大豆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J].
王亮 .
新疆农业科学, 1989, (04) :11-12
[7]   大豆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J].
卫志明 ;
许智宏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8, (02) :53-54
[8]   激动素和萘乙酸不同浓度配比对大豆组织培养器官分化的影响 [J].
陈云昭 ;
王玉国 .
大豆科学, 1984, (04) :339-343
[9]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embryo-derived tissue cultures of soybeans[J] . J. P. Ranch,L. Oglesby,A. C. Zielinski,R. B. Horsch.In Vitro Cellular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198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