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江造山带近东西向构造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10
作者
管烨
王安建
曹殿华
秦德厚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云南地质矿产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昆明,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造山带; 布格重力; 航磁; 成矿规律; 云南三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对地球物理位场进行处理分析的结果表明 ,在云南三江造山带近南—北向为主的构造框架背景中 ,存在有多处与之相互正交或斜交的近东—西向构造 ,这些近东西方向展布的构造呈现出隐伏或深部构造特点。在布格重力异常影像中表现为大波长、幅值低的深部构造带特征 ;地质上表现为一系列近东—西向出现的断裂、岩体和矿床的成带分布 ;遥感解译结果则表现出在三江造山带内有多条平行展布的浅埋深东西向隐伏构造带。本文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波速信息等资料 ,对该区近东西向构造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探讨后提出三江地区存在的近东西—向展布的近东西向构造可能是青藏高原主碰撞造山后 ,各块体物质向东南挤出的深部物质流变构造的反映 ,也可能是在三江造山带挤压碰撞及走滑拉张环境下的伸展构造或老构造的再活化。它的形成机制可能类似于青藏高原南部南—北向伸展构造 (裂谷 )。近东—西向构造的深入研究和成因再认识对于深入分析云南三江地区复杂的地质构造 ,区域地壳演化历史 ,特别对是重新认识区域成矿规律、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94 / 499+580 +5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川滇地区上地幔顶部Pn速度细结构[J]. 黄金莉,宋晓东,汪素云.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2]   西南三江新生代矿集区的分布格局及找矿前景 [J].
王登红 ;
杨建民 ;
闫升好 ;
徐珏 ;
陈毓川 ;
薛春纪 ;
骆耀南 ;
应汉龙 .
地球学报, 2002, (02) :135-140
[3]   三江地区重力场特征和岩石圈构造 [J].
蒋福珍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2, (02) :122-126+164
[4]   中国海及邻域重力场特征及其构造解释 [J].
方剑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2, (01) :42-49
[5]   滇西兰坪盆地构造体制和成矿背景分析 [J].
薛春纪 ;
陈毓川 ;
杨建民 ;
王登红 ;
杨伟光 ;
杨清标 .
矿床地质, 2002, (01) :36-44
[6]   青藏高原东部玛多—沙马地区的重力场与深部构造 [J].
王谦身 ;
安玉林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1, (04) :4-10
[7]   滇西地区线性断裂构造格局与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J].
陈广浩 ;
张湘炳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0, (S1) :58-62
[8]  
造山带岩石层多向层架构造及其对新生代岩浆活动制约──以三江及邻区为例[J]. 钟大赉,丁林,刘福田,刘建华,张进江,季建清,陈辉.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S1)
[9]   滇西南新生代走滑断裂运动学、年代学、及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块体运动的意义 [J].
季建清 ;
钟大赉 ;
张连生 ;
不详 .
地质科学 , 2000, (03) :336-349
[10]   滇西三江地区新生代主要走滑断裂性质及特征 [J].
段建中 ;
谭筱虹 .
云南地质, 2000, (01) :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