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三江新生代矿集区的分布格局及找矿前景

被引:39
作者
王登红
杨建民
闫升好
徐珏
陈毓川
薛春纪
骆耀南
应汉龙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
[3] 长安大学
[4]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6] 北京
[7]
关键词
矿集区; 分布格局; 构造演化; 新生代; 西南三江; 找矿方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西南三江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新生代成矿区 (带 ) ,其中分布着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矿集区 ,如以铜多金属为主 (玉龙 ) ,以铅锌为主 (金顶 ) ,以稀土为主 (牦牛坪 ) ,以金为主 (哀牢山 )等等。研究中在对这些矿集区的基本特点进行归纳的基础上 ,探讨了矿集区分布的基本格局 (即两横两纵两斜加一点 )及其构造背景 ,认为进入新生代以来 ,中国经历了“东降西隆”的构造大反转 ,而三江正好位于枢纽部位 ,地壳块体水平方向强烈的挤压和垂直方向活跃的运动可能是制约三江地区地质构造和成矿格局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 3个可以扩大远景的矿集区和 3个潜在的矿集区 ,进一步探讨其新的找矿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及其成矿效应初步分析 [J].
王成善 ;
唐菊兴 ;
顾雪祥 ;
陆彦 .
矿物岩石, 2001, (03) :146-152
[2]   西南三江地区造山演化过程及成矿时空分布 [J].
骆耀南 ;
俞如龙 .
矿物岩石, 2001, (03) :153-159
[3]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地质演化——显生宙亚洲大陆生长 [J].
尹安 .
地球学报, 2001, (03) :193-230
[4]   东川拖布卡-布卡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J].
李志伟 ;
钱祥贵 ;
田敏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0, (S1) :37-43
[5]   青藏高原有色金属矿产分布特征 [J].
陈文明 ;
李永森 ;
亓绍玫 ;
张承信 .
地球学报, 2000, (01) :26-37
[6]   云南腾冲地区火成岩系列和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初步研究 [J].
毛景文 .
地质科学, 1988, (04) :342-352
[7]  
中国西部和毗邻国家铜金找矿潜力的对比研究[M]. 地震出版社 , 戴自希等编著, 2001
[8]  
GeologicevolutionoftheHimalayanTibetanorogeninthecontextofPhanerozoiccontinentalgrowthofAsia .2 YinAn. ActaGeo scientiaSinica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