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分析

被引:16
作者
范彬彬 [1 ,2 ]
罗格平 [1 ]
胡增运 [1 ]
李超凡 [1 ,2 ]
韩其飞 [1 ,2 ]
王渊刚 [1 ,2 ]
李小玉 [1 ]
艳燕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中亚; 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 变化趋势;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2.06.024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中亚地区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信息资料有限,研究深度无法满足亚欧内陆干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要求。采用欧空局(ESA)GlobCover 2 2005年的全球陆地覆盖数据集资料和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资料,较为系统分析了1992-2009年中亚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中亚耕地面积及作物产量呈先迅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耕地面积由1992年的43.1×10~4km2(比例10.9%)下降到2000年的29.8×10~4km2(比例7.58%),然后上升至2009年的31.6×10~4km2(比例8.04%),但仍未恢复到1990年代初的水平;(2)林地与草地面积变化不明显,但草地载畜量变化显著。其中哈萨克斯坦2009年草地载畜量(6.25×10~7标准羊单位)仅为1992年草地载畜量(9.91×10~7标准羊单位)的63.1%;土库曼斯坦2009年草地载畜量为2.96×10~7标准羊单位,是1992年草地载畜量(1.04×10~7标准羊单位)的3倍左右;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草地载畜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中亚地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巨大,但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了农田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和过渡放牧等生态问题,如何有效治理与防治上述问题,对中亚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928 / 93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亚地区典型矿床的特征提取技术及预测方法 [J].
周可法 ;
陈衍景 ;
张楠楠 ;
王金林 ;
汪玮 ;
刘朝霞 ;
程宛文 .
干旱区地理, 2012, 35 (03) :339-347
[2]   亚洲中部干旱区高山林线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展望 [J].
罗格平 ;
戴丽 ;
李艳忠 ;
鲁蕾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6) :873-879
[3]   中亚五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 [J].
邓铭江 ;
龙爱华 ;
章毅 ;
李湘权 ;
雷雨 .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 (12) :1347-1356
[4]   土地变化多尺度研究进展与展望 [J].
罗格平 ;
张爱娟 ;
尹昌应 ;
鲁蕾 .
干旱区研究, 2009, 26 (02) :187-193
[5]   中亚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及其气候特征——以中国新疆北部和东哈萨克斯坦为例 [J].
孙洪波 ;
王让会 ;
杨桂山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10) :6-11
[6]   过度放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对策 [J].
李瑜琴 ;
赵景波 .
中国沙漠, 2005, (03) :404-408
[7]   Land use change and carbon cycle in arid and semi-arid lands of East and Central Asia [J].
Togtohyn Chuluun ;
Dennis Ojima .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2002, (S1) :48-54
[8]   试论土地分类 [J].
王人潮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2, (04) :4-10
[9]   前郭尔罗斯灌区土壤盐渍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J].
秦丽杰 ;
张郁 ;
任丽军 ;
刘湘南 ;
不详 .
干旱区研究 , 2002, (02) :52-55
[10]   世界森林资源保护及中国林业发展对策分析 [J].
李维长 .
资源科学, 2000, (06) :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