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地区典型矿床的特征提取技术及预测方法

被引:6
作者
周可法 [1 ,2 ]
陈衍景 [1 ]
张楠楠 [2 ]
王金林 [2 ]
汪玮 [2 ]
刘朝霞 [2 ]
程宛文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中亚成矿带; GIS; 数据模型; 识别标志;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2.03.007
中图分类号
P612 [成矿区、成矿预测及成矿规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带为研究区域,分析中亚大型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信息科学等信息数据及野外调查成果,选择2个典型矿床,从构造域、沉积域、火成岩、重力与航磁等特征,构建数据驱动与知识驱动的时空坐标,以铜矿为主要矿床类型,以中比例尺为主要研究尺度,建立多元信息综合识别组合标志,结合空间数据分析技术,以ArcGIS为平台,集成相关的各种信息,建立中亚跨境成矿带铜矿床提取技术及成矿预测体系,将各单要素类计算结果与已有矿床的整合产生新的要素类,利用空间分析模型进行计算,将研究区分为潜在高聚区、潜在聚集区、高预测区、预测区和未定区5个类别,形成不同的预测分类集合,得到整个研究区的预测结果,通过实地验证分析,预测结果得出新疆两处潜在聚集区,其中伊犁地区的潜在聚集区有阿希金矿验证;天山北坡的潜在聚集区主要在依连哈比尔尕山北坡,基本与实地情况符合。通过理论研究到技术方法的实现,为境内寻找铜矿床提供了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339 / 34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LA-ICP-MS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of the Fine-grained Granite and Molybdenite Re-Os Dating in the Wurinitu Molybdenum Deposit,Inner Mongolia,China[J]. LIU Cui~(1,2,*),DENG Jinfu~1,KONG Weiqiong~(1,3),XU Liquan~4,ZHAO Guochun~1, LUO Zhaohua~1 and LI Ning~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 and Mineral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3 The Fourth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a
[2]   论地质概念与空间分析方法的关系:以矿集区判定为例 [J].
陈川 ;
弓小平 ;
薛迎喜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4) :654-661
[3]   Active Source Tomography in Northwestern Xinjiang,China:Implication for Mineral Distribution [J].
梅宝 ;
徐义贤 ;
钱辉 .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1, 22 (02) :214-225
[4]   基于ICA的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 [J].
李明明 ;
周可法 ;
孙莉 ;
秦艳芳 ;
孙雷刚 ;
王桂钢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2) :309-316
[5]   包头市表层土壤多元素分布特征及土壤污染现状分析 [J].
徐清 ;
刘晓端 ;
汤奇峰 ;
刘久臣 ;
张玲金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1) :91-99
[6]   武夷山地区前寒武纪地层沉积时代研究 [J].
徐先兵 ;
张岳桥 ;
舒良树 ;
贾东 ;
王瑞瑞 ;
许怀智 .
地层学杂志, 2010, 34 (03) :254-267
[7]   初论浅成作用和热液矿床成因分类 [J].
陈衍景 .
地学前缘, 2010, 17 (02) :27-34
[8]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壤侵蚀研究现状及实例分析 [J].
卫亚星 ;
王莉雯 ;
刘闯 .
干旱区地理, 2010, 33 (01) :87-92
[9]   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分区与构造演化 [J].
李锦轶 ;
张进 ;
杨天南 ;
李亚萍 ;
孙桂华 ;
朱志新 ;
王励嘉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 39 (04) :584-605
[10]   含硫化物脉状矿床成矿流体的中阶段δD亏损:实例与原因 [J].
陈衍景 ;
张莉 .
地球化学, 2008, (04) :35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