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质概念与空间分析方法的关系:以矿集区判定为例

被引:5
作者
陈川 [1 ]
弓小平 [1 ]
薛迎喜 [2 ]
机构
[1] 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
[2]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矿集区判定; 密度分析; 地质概念; 空间分析方法;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1.04.004
中图分类号
P628 [数学勘探];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质矿产信息化成果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包含地质矿产空间数据库的高速发展和空间分析方法的极大丰富。上述两个方面的高效应用均以前人研究成果(地质概念、理论、规律)为基础和依据,地质概念、理论、规律同空间分析方法的结合是地质矿产数据库高效应用的技术关键,实现这一结合的纽带是地质概念、理论和规律所包含的空间分析思想。以矿集区概念为理论基础,以巴尔喀什地区为示范,探讨了矿集区判定所包含的空间分析思想,论述了依据该空间分析思想所采用的空间分析方法,获得了矿集区判定结果,实现了理论内涵和技术方法的结合。
引用
收藏
页码:654 / 66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大型矿集区的预测方法应用——以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带为例 [J].
周可法 ;
陈川 ;
张海波 ;
孙莉 ;
程宛文 ;
刘朝霞 .
新疆地质, 2008, (01) :22-26
[2]   矿集区预测中的探索式空间分析方法及应用——以中亚铜矿集区预测为例 [J].
陈川 ;
周可法 ;
董玉森 ;
张清 .
新疆地质, 2008, (01) :32-38
[3]   基于地理信息元组的分类预测理论及应用——以中亚矿集区预测为例 [J].
陈川 ;
周可法 ;
薛重生 ;
孙宝生 ;
张晓帆 .
干旱区地理, 2007, (04) :565-572
[4]   浅论矿集区的资源潜力与勘查评价 [J].
徐勇 .
中国地质, 2002, (03) :263-270
[5]   地球化学块体——概念和方法学的发展 [J].
谢学锦 ;
刘大文 ;
向运川 ;
严光生 .
中国地质, 2002, (03) :225-233
[7]   西南三江新生代矿集区的分布格局及找矿前景 [J].
王登红 ;
杨建民 ;
闫升好 ;
徐珏 ;
陈毓川 ;
薛春纪 ;
骆耀南 ;
应汉龙 .
地球学报, 2002, (02) :135-140
[8]   浅议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 [J].
毛景文 ;
华仁民 ;
李晓波 .
矿床地质, 1999, (04) :291-299
[9]   中国金矿床(点)等密度图与成矿远景预测 [J].
裴荣富 ;
熊群尧 ;
徐善法 ;
尹冰川 .
地球科学, 1999, (05) :449-454
[10]  
中国新疆战略性固体矿产大型矿集区研究.[M].陈毓川等; 著.地质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