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污染条件研究——基于MRIO模型的分析

被引:19
作者
马晶梅
王新影
贾红宇
机构
[1] 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贸易隐含碳; 贸易污染条件; 污染避难所; MRIO模型; SDA法;
D O I
10.13510/j.cnki.jit.2016.02.009
中图分类号
F752.7 [与各国贸易关系];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对2000-2011年中日贸易隐含碳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对日本拥有大量的隐含碳顺差,中国单位出口的平均污染量是其从日本进口的5.3-7.5倍。因此,由于出口产品远比进口产品更为"肮脏",中国成为日本转移高碳产业的"污染避难所"。在此基础上,采用SDA法对影响中日贸易污染条件变迁的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中国碳排放强度效应和日本中间投入结构效应为负,对改善中日贸易污染条件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中国中间投入结构效应、日本碳排放强度效应、中国出口结构及日本进口结构效应为正,加剧了中国贸易污染条件的恶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1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基于技术异质性的中日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分析 [J].
赵玉焕 ;
王淞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6 (01) :12-18+26
[3]   中日货物贸易中的碳排放问题研究 [J].
赵忠秀 ;
王苒 .
国际贸易问题, 2012, (05) :83-93
[4]   中日贸易对碳排放转移的影响研究 [J].
吴献金 ;
李妍芳 .
资源科学, 2012, 34 (02) :301-308
[5]  
Analyses of CO 2 emissions embodied in Japan–China trade[J] . Xianbing Liu,Masanobu Ishikawa,Can Wang,Yanli Dong,Wenling Liu.Energy Policy . 2009 (3)
[6]  
Evaluating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China[J] . Boqiang Lin,Chuanwang Sun.Energy Policy . 2009 (1)
[7]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goods .2 Ahmad N,Wyckoff A. OECD STI Working Papers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