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公共性:概念的解析与应用

被引:42
作者
许鑫
机构
[1] 惠州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传媒; 公共性; 概念;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1.05.016
中图分类号
G206.2 [传播媒介];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传媒公共性是在传媒体制规训下传媒实践公开性、批判性和公益性理念所产生的社会公器属性,包括"应然"和"实然"的双重含义,涵盖理念、体制和实践三个层面。传媒公共性问题实质是媒体与民主的关系问题,尤其是传媒自身的民主化问题,核心是传媒与政府、市场、公众之间的关系或传媒管理体制问题。考察传媒公共性,需区分"应然"的理想和"实然"的表现,采用历史的、动态的、政治的、阶级的观点去分析,区分展示的、操纵的公共性与批判的公共性。传媒公共性概念应用于中国,应当以哈贝马斯的公共性理念作为价值规范,同时结合我国传媒体制对传媒实践展开具体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公共领域”的网络视景及其适用性 [J].
朱清河 ;
刘娜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 (09) :105-109+113
[3]   “第三条道路”与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体制改革——对现有广播电视体制缺陷的制度规避 [J].
高传智 ;
谢勤亮 .
新闻大学, 2006, (01) :66-74
[4]  
中国传媒公共领域角色的异化与重建[J]. 张卓.新闻与传播评论. 2004(00)
[5]  
公共空间中的知识分子[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许纪霖, 2007
[6]  
大众媒介与社会[M]. 华夏出版社 , (英)詹姆斯·库兰(JamesCurran), 2006
[7]  
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M]. 译林出版社 , (英)约翰·B.汤普森(JohnB.Thompson)著, 2005
[8]  
关注中国 纵论天下[M]. 北京出版社 , 官建文主编, 2004
[9]  
传播政治经济学[M]. 华夏出版社 , (加)文森特·莫斯可(VincentMosco)著, 2000
[10]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 学林出版社 , (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