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居住环境类型区的识别与评价

被引:12
作者
谌丽 [1 ]
张文忠 [2 ]
李业锦 [3 ]
党云晓 [2 ]
余建辉 [2 ]
机构
[1]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居住环境类型区; 识别; 评价;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2 [居住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3 ;
摘要
基于北京数字城市要素平台的空间集成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将居住环境的客观指标和居民主观评价相结合,以北京为典型案例,首先运用因子生态分析等方法识别出居住环境类型区,然后采用以居民个体感受作为依据的价值化评价方法,明确不同居住环境类型区的问题,最后总结北京城市居住环境类型的空间格局。研究发现,北京城区可分为内城异质性居住区、内城同质性居住区、近郊职住混合区、近郊高密度居住区、远郊职住混合区和远郊低可达性居住区等六类居住环境类型区,其空间结构同时体现了同心圆、扇形和多核心等特征。居民对不同居住环境类型区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从内城到郊区满意度逐级降低。最后提出改善北京居住环境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331 / 134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小尺度五普数据的南京旧城区社会空间分异研究 [J].
吴启焰 ;
吴小慧 ;
Chen Guo ;
Hammel J D ;
刘咏梅 ;
刘丹 .
地理科学, 2013, 33 (10) :1196-1205
[2]   北京城市居民服务设施可达性偏好与现实错位 [J].
谌丽 ;
张文忠 ;
杨翌朝 .
地理学报, 2013, 68 (08) :1071-1081
[3]   人居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J].
张文忠 ;
谌丽 ;
杨翌朝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5) :710-721
[4]   可持续城市理念下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的价值观 [J].
张侃侃 ;
王兴中 .
地理科学, 2012, 32 (09) :1081-1086
[5]   转型时期广州居民职住流动及其空间结构变化——基于3个年份的调查分析 [J].
刘望保 ;
闫小培 ;
谢丽娟 .
地理研究, 2012, 31 (09) :1685-1696
[6]   乌鲁木齐城市社会区分析 [J].
张利 ;
雷军 ;
张小雷 ;
董雯 .
地理学报, 2012, 67 (06) :817-828
[7]   1947~2007年上海中心城区居住空间分异变化——基于居住用地类型视角 [J].
廖邦固 ;
徐建刚 ;
梅安新 .
地理研究, 2012, 31 (06) :1089-1102
[8]   北京市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空间分布、演变与聚居类型 [J].
谌丽 ;
张文忠 ;
党云晓 ;
余建辉 .
地理研究, 2012, 31 (04) :720-732
[9]   转型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重构:特征、模式与机制 [J].
冯健 ;
刘玉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4) :93-106
[10]   转型期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 [J].
李志刚 ;
吴缚龙 .
地理学报, 2006, (02) :19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