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00—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6
作者
岳大鹏
张露露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动态变化; 经济驱动因子; 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62.2 [生态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分别计算河南省2000—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定量研究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选取人均GDP、城市化率、恩格尔系数、第三产业比重、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现代化程度、人均耕地面积等8项经济驱动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定量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1.745796hm2增加到2007年的3.019299hm2,而生态承载力由2000年的0.373397hm2下降到2007年的0.361618hm2,导致生态赤字逐年增大,且人均生态足迹高于全国以及相邻省份;社会经济强烈驱动着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其中人均GDP、城市化率、居民消费水平、农业现代化程度等与人均生态足迹有较强的相关性,是影响区域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612 / 6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河北省2006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 [J].
孙衍芹 ;
刘存歧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9, (03) :588-592
[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银川市2001-2005年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J].
褚岗 ;
米文宝 ;
王玉梅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 23 (02) :56-61
[3]   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构成的变动规律 [J].
陈成忠 ;
林振山 .
地理研究, 2009, 28 (01) :129-142
[4]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河南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J].
任曼丽 ;
焦士兴 .
农业经济, 2007, (11) :36-38
[5]   基于空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预测模型——以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为例 [J].
常斌 ;
熊利亚 ;
侯西勇 ;
丁艺 .
地理研究, 2007, (05) :940-948
[6]   铜川市1994~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变化及社会经济动因分析 [J].
杨勇 ;
任志远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3) :213-218
[7]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2005年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 [J].
曹中强 ;
苗长虹 .
河南科学, 2007, (02) :331-334
[8]   河南省1990~2003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J].
焦士兴 ;
王安周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5) :259-261+266
[9]   咸阳市2003年生态足迹分析 [J].
兰叶霞 ;
赵先贵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1) :20-25
[10]   1978年2003年中国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J].
陈敏 ;
张丽君 ;
王如松 ;
怀保光 .
资源科学, 2005, (06) :13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