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推覆构造区潜在震源的边界和震级上限——以1902年阿图什8(1/4)级地震构造区为例

被引:9
作者
杨晓平
冉洪流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西南天山; 推覆构造; 活动褶皱; 潜在震源; 震级上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1902年阿图什81/4级地震发生在西南天山山前推覆构造体中,逆冲推覆构造由推覆体的根部断裂、推覆体、滑脱断层和前缘逆断裂-褶皱等组成,大地震的发震断裂往往是推覆构造的根部断裂,而地震地表破裂和同震褶皱隆起则位于山前逆断层-褶皱带内。高震级的潜在震源区(MU>7.5)对应于低速的天山地块和高速的塔里木地块之间的根带断裂,其长度对应于推覆体根带断裂的长度,宽度对应于根带隐伏逆冲断裂在地表的投影宽度。推覆体前缘的每个活动逆断裂-背斜对应于一个潜在震源(MU≤7.5),其长度与活动逆断裂-背斜的长度相等,宽度应覆盖活动褶皱的两翼。潜在震源的矩震级上限由W-C统计关系式确定,其中发震断裂的面积为活动褶皱的长度与隐伏断坡宽度的乘积。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西南天山阿图什背斜晚第四纪的阶段性隆升 [J].
杨晓平 ;
陈立春 ;
李安 ;
杜龙 ;
邓起东 .
地学前缘, 2009, 16 (03) :160-170
[2]   新疆主要逆断层-褶皱构造区基本地震构造特征与潜在震源划分问题 [J].
沈军 ;
吴传勇 ;
陈建波 .
震灾防御技术, 2008, (02) :101-110
[3]   新疆天山地区强震前地震条带不清晰的原因初探 [J].
龙海英 ;
聂晓红 ;
高国英 .
西北地震学报, 2008, (01) :56-61
[4]   天山山前主要推覆构造区的地壳缩短 [J].
杨晓平 ;
邓起东 ;
张培震 ;
徐锡伟 .
地震地质, 2008, (01) :111-131
[5]   乌鲁木齐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主要成果简介 [J].
沈军 ;
宋和平 .
地震地质, 2008, (01) :273-288
[6]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两个问题的讨论 [J].
张裕明 ;
周本刚 ;
沈得秀 .
震灾防御技术, 2006, (03) :181-185
[7]   西南天山柯坪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地壳缩短分析 [J].
杨晓平 ;
冉勇康 ;
宋方敏 ;
徐锡伟 ;
程建武 ;
闵伟 ;
韩竹军 ;
陈立春 .
地震地质, 2006, (02) :194-204
[8]   南天山及塔里木北缘构造带西段地震构造研究 [J].
田勤俭 ;
丁国瑜 ;
郝平 .
地震地质, 2006, (02) :213-223
[9]   西南天山明尧勒背斜的第四纪滑脱褶皱作用 [J].
陈杰 ;
Scharer K M ;
Burbank D W ;
Heermance R ;
王昌盛 .
地震地质, 2005, (04) :530-547
[10]   1991~2002年新疆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分析 [J].
高国英 ;
温和平 ;
聂晓红 .
地震, 2005, (01) :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