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构造的动力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3
作者
林舸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关键词
活化构造理论; 动力学机制; 华北陆块; 华南陆块;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5.01.008
中图分类号
P551 [构造形迹力学性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活化构造理论的核心是构造活化, 他强调的是陆内活化区造山。活化构造动力学机制是活化构造理论的研究重点。在活化构造理论提出的初期, 就提出了热能聚散交替, 地幔蠕动假说。随着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深入,活化构造动力学机制的研究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运用“岩石探针”和数值模拟实验, 对中国东部典型构造活化区进行了探讨。华北陆块中新生代构造活化( /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过程, 是源自地幔的热流与伸展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构造活化( /减薄)过程可以描述为:早期以热侵蚀作用为主,晚期则以机械伸展占主导地位。华南陆块的活化构造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华南陆块的形成与发展,与岩石圈下地幔热能聚集, 导致软流圈上涌的热侵蚀、置换动力机制密切有关。活化构造动力学机制的研究发展, 是对大陆动力学研究的促进。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华北陆块岩石圈减薄作用:热薄化与机械拉伸的数值模拟研究[J]. 林舸,Y.H.Zhang,王岳军,郭锋,范蔚茗,阎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01)
[2]   与地洼学说相关的几个问题 [J].
杨心宜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3, (03) :206-211
[3]   北淮阳晚中生代火山岩定年及火山砾石地球化学:对大别灰色片麻岩隆升和中生代地层格架的约束 [J].
王岳军 ;
范蔚茗 ;
郭锋 .
科学通报, 2002, (20) :1528-1534
[4]   湘东南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小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J].
王岳军 ;
范蔚茗 ;
郭锋 ;
李旭 .
岩石学报, 2001, (01) :169-175
[5]   地幔蠕动的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 [J].
李志安 ;
吴景新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8, (S1) :52-56
[6]   湘南中生代玄武岩浆成因与岩石圈—软流圈相互作用 [J].
郭锋 ;
范蔚茗 ;
林舸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8, (01) :3-5
[8]   湘南道县辉长岩包体的年代学研究及成因探讨 [J].
郭锋 ;
范蔚茗 ;
林舸 ;
林源贤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15) :1661-1664
[9]   中国东南沿海深部岩石圈的性质和深部作用过程初探 [J].
范蔚茗 ;
M.A.Menzies ;
尹汉辉 ;
郝新才 ;
陈欣 ;
邹和平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3, (01) :23-30
[10]   大地构造学的哲学問题 [J].
陈国达 .
科学通报, 1963, (02)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