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条
黄河源区多、少雪年土壤冻融特征分析
被引:14
作者:
姚闯
[1
]
吕世华
[1
,2
]
王婷
[1
]
王俊锋
[1
]
马翠丽
[1
,3
]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3] 内蒙古包头市气象局
来源:
关键词:
积雪;
冻融过程;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地表能量分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利用2011年10月至2017年12月黄河源区鄂陵湖野外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多雪年与少雪年土壤冻结与消融时间、土壤温湿度、地表能量分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雪年地表反照率偏高,净辐射偏低,地表感热输送偏低,土壤由热"源"转为热"汇"的时间晚于少雪年。积雪可减少土壤吸收辐射能量,减少地表感热通量,在土壤完全冻结期与消融期增大地表潜热通量,在完全冻结期,减少土壤向大气的热输送,在消融期,减少大气向土壤的热输送。积雪在冻结期有降温作用,使得多雪年土壤较早发生冻结,且同一时期土壤温度偏低;在完全冻结期有保温作用,使得土壤温度偏高;在消融期有保温("凉")作用,使得消融较晚,且同一时期土壤温度偏低。在整个积雪年内,多雪年浅层土壤湿度高于少雪年,积雪对浅层土壤有保湿作用。积雪使土壤开始冻结时间有所提前,开始消融的时间有所滞后,可延长该年土壤完全冻结持续天数。
引用
收藏
页码:474 / 483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