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多、少雪年土壤冻融特征分析

被引:14
作者
姚闯 [1 ]
吕世华 [1 ,2 ]
王婷 [1 ]
王俊锋 [1 ]
马翠丽 [1 ,3 ]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3] 内蒙古包头市气象局
关键词
积雪; 冻融过程;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地表能量分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利用2011年10月至2017年12月黄河源区鄂陵湖野外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多雪年与少雪年土壤冻结与消融时间、土壤温湿度、地表能量分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雪年地表反照率偏高,净辐射偏低,地表感热输送偏低,土壤由热"源"转为热"汇"的时间晚于少雪年。积雪可减少土壤吸收辐射能量,减少地表感热通量,在土壤完全冻结期与消融期增大地表潜热通量,在完全冻结期,减少土壤向大气的热输送,在消融期,减少大气向土壤的热输送。积雪在冻结期有降温作用,使得多雪年土壤较早发生冻结,且同一时期土壤温度偏低;在完全冻结期有保温作用,使得土壤温度偏高;在消融期有保温("凉")作用,使得消融较晚,且同一时期土壤温度偏低。在整个积雪年内,多雪年浅层土壤湿度高于少雪年,积雪对浅层土壤有保湿作用。积雪使土壤开始冻结时间有所提前,开始消融的时间有所滞后,可延长该年土壤完全冻结持续天数。
引用
收藏
页码:474 / 48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三江源腹地玉树地区动态融雪过程及其与气温关系分析 [J].
张娟 ;
徐维新 ;
王力 ;
周华坤 .
高原气象 , 2018, (04) :936-945
[2]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异常和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关系的诊断与模拟 [J].
李燕 ;
闫加海 ;
张冬峰 .
高原气象 , 2018, (02) :317-324
[3]   青藏高原积雪变化及其对中国水资源系统影响研究进展 [J].
王顺久 .
高原气象, 2017, 36 (05) :1153-1164
[4]   黄河源区不同降雪年土壤冻融过程及其水热分布对比分析 [J].
边晴云 ;
吕世华 ;
文莉娟 ;
李照国 ;
陈世强 .
干旱区研究, 2017, 34 (04) :906-911
[5]   黄河源区降雪对不同冻融阶段土壤温湿变化的影响 [J].
边晴云 ;
吕世华 ;
陈世强 ;
文莉娟 ;
李照国 ;
潘永洁 ;
方雪薇 .
高原气象, 2016, (03) :621-632
[6]   北半球大气环流及其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对青藏高原冬季降雪的影响 [J].
王澄海 ;
李燕 ;
王艺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5, 20 (04) :421-432
[7]   冰冻圈及其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研究体系 [J].
杨建平 ;
丁永建 ;
方一平 ;
秦大河 .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 (05) :517-529
[8]   冰冻圈变化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J].
秦大河 ;
周波涛 ;
效存德 .
气象学报, 2014, 72 (05) :869-879
[9]   黄河源鄂陵湖地区辐射收支和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研究 [J].
唐恬 ;
王磊 ;
文小航 .
冰川冻土, 2013, (06) :1462-1473
[10]   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概论 [J].
丁永建 ;
效存德 .
地球科学进展, 2013, 28 (10) :1067-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