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和IgE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胡剑白
刘俊波
游永强
机构
[1] 佛山市南海区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
关键词
穴位埋线疗法; 慢性荨麻疹; IL-4; IFN-γ; IgE;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7 [皮肤病、性病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以及Ig 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A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B组采用穴位埋线疗法进行治疗。比较A组和B组的疗效,同时比较A组和B组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的血清IL-4、IFN-γ以及Ig E水平。结果 B组的痊愈率为31.67%,总有效率为71.67%;A组的痊愈率为13.33%,总有效率为53.33%。B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A组(2=5.783,4.302,P<0.05),A组和B组治疗前的IL-4、Ig 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A组和B组治疗后的IL-4、Ig E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IFN-γ水平则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B组治疗后的IL-4为(27.51±6.25)pg/m L,Ig E为(68.59±15.35)IU/m L,均显著低于A组治疗后,而IFN-γ为(25.18±3.63)ng/m L,显著高于A组治疗后。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显著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IL-4、Ig E水平,提高IFN-γ的水平,提高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引用
收藏
页码:691 / 69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自发性荨麻疹血清总IgE、补体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 [J].
高润光 ;
毕美霞 ;
张妍慧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 14 (05) :298-300
[2]   荨麻疹中医从血论治临床研究进展 [J].
陈保疆 .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 (05) :998-1001
[3]   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J].
朱亚丽 ;
郑磊 .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07) :70-72
[4]   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J].
刘勤 .
中国医药科学, 2014, (22) :61-63
[5]   慢性荨麻疹忌食疗法与食物不耐受IgG水平的研究 [J].
匡玉宝 ;
梁意引 ;
梁海东 ;
陈榕 ;
黄英河 ;
李霞 .
现代医院, 2014, 14 (05) :34-36
[6]   中药当归饮子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J].
石春蕊 ;
陈康兵 ;
王敏 ;
匡钱华 ;
张鸫媛 ;
毛鹤 ;
任万明 .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40) :4102-4105
[7]   慢性荨麻疹病因及机制 [J].
刘河 ;
董永胜 ;
王培中 ;
刘田雨 .
包头医学, 2013, 37 (03) :132-135
[8]   消风散合过敏煎联用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 [J].
杜金刚 .
现代医院, 2013, 13 (03) :59-60
[9]   穴位埋线及穴位注射的临床和机制研究进展 [J].
赵永娇 ;
马红英 ;
蔡德光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07) :784-787
[10]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杨婧 ;
梁碧华 ;
李润祥 ;
朱慧兰 .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2, 19 (06) :39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