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称、事实、观念——看守所在押者身份称谓的社会认知语言学分析

被引:4
作者
陈佳璇 [1 ,2 ]
胡范铸 [1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
[2] 韩山师范学院
关键词
看守所; 在押人员; 身份称谓; 劳改机关; 嫌疑人; 罪犯; 指称; 认知语言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055 [法律语言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正>"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是近年来西方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兴趣转向了语言的社会维度,关注语言变异。社会认知语言学有两项基本假设:其一,语言是人类认知的工具,也是认知的产物;其二,语言不仅反映个体认知的过程,更是言语共同体的产物。据此,笔者拟由考察看守所在押者身份称谓的使用现状出发,讨论由具体的语言分析和语言规范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可能。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 [J].
苏晓军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 32 (05) :47-51
[2]   中国法律言语行为研究的若干问题——代主持人的话 [J].
胡范铸 .
修辞学习, 2006, (0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