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齐穗期冠层温度分异及其相关特性的研究

被引:18
作者
高继平
韩亚东
王晓通
赵晓彤
马作斌
徐海
张文忠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农业部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教育部北方粳稻育种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 冠层温度; 气孔; 产量; 品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晴昼有水层、晴昼无水层和夜间有水层等不同条件下,通过对水稻不同品种(系)齐穗期茎、叶表面温度和气孔、最终产量等性状的观测,研究了水稻冠层温度的分异及其相关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品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温度分异现象,在不同天气和土壤水分状态下,水稻冠温均表现为差异显著的3种类型—暖温型、冷温型和中间型。在晴昼有水层条件下,暖温型与冷温型冠温相差幅度为0.1~2.3℃;在晴昼无水层情况下,冠温相差幅度为0~6.7℃,在夜间有水层条件下,冠温相差幅度为0~1.4℃。总体上看,有水层的冠温普遍低于无水层的冠温,夜间的冠温均低于白昼的冠温。与冷温型水稻相比,暖温型水稻的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较大,而气孔密度较小,蒸腾速率较低,中间型水稻介于两者之间。暖温型材料产量高于冷温型材料,但没达到显著差异,且各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没有明显规律。冷温型水稻糙米率、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垩白度和垩白率较低,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较优,但其他稻米品质差异没有明显规律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99 / 40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Use of canop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as a screening tool fordrought tolerance in spring wheat. Rashid A,Stark J C,Tanneer A,Mustafa T. J. Agron and Crop Sci . 1999
[2]   不同小麦基因型灌浆期冠层和叶面温度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初步分析 [J].
李向阳 ;
朱云集 ;
郭天财 .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02) :88-91
[3]   抗旱小麦的冷温特性研究 [J].
冯佰利 ;
王长发 ;
苗方 ;
张嵩午 ;
何永杰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6-10
[4]   小麦冠层温度的遗传和配合力分析 [J].
申国安 ;
王竹林 ;
李万昌 ;
董普辉 ;
刘曙东 ;
何蓓如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6) :43-47
[5]   冠层温度中间型小麦及其性状特征 [J].
张嵩午 ;
王长发 ;
周春菊 ;
冯佰利 ;
苗芳 ;
不详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0, (03) :40-45
[6]   冷型小麦及其生物学特征 [J].
张蒿午 ;
王长发 .
作物学报, 1999, (05) :608-615
[7]  
Canopy temperature de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yield of irrigated spring wheat cultivars in a hot climate. Amani I, Fischer R A, Reynolds M P. 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 1996
[8]  
Canopy temperature on clear and cloudy days can be used toestimate var-ietal differences in stomatal conductance in rice. TOSHIYUKI TAKAI,MASAHIRO YANO,TOSHIO YAMAMOTO. Field Crops Research . 2010
[9]   冠层温度多态性小麦的性状特征 [J].
张嵩午 ;
王长发 ;
冯佰利 ;
张宾 ;
郝彦宾 .
生态学报, 2002, (09) :1414-1419
[10]  
Physi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traits associated with spring wheat yield under hot, irrigated conditions. Reynolds M P, Balota M, Delgado M I B, et al. Austral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