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组成的影响

被引:40
作者
田静 [1 ]
郭景恒 [1 ]
陈海清 [1 ]
范明生 [1 ]
吕润海 [1 ,2 ]
魏荔 [3 ]
李晓林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
[3] 北京市顺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碳; 设施蔬菜; 小麦-玉米轮作;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分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2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选取河北曲周、北京顺义和山东寿光的成对的农田(小麦-玉米轮作)和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DOC的含量、剖面分布以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与农田相比,菜田表层有机碳(SOC)与全氮(TN)含量上升。其中菜田有机碳含量较农田增加3.16%47.4%,全氮含量增加3.09%64.1%。土壤C/N与pH降低。无论是在农田还是菜田,DOC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三地区菜田表层DOC含量平均为农田DOC含量的1.70倍;DOC与SOC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DOC组成中亲水组分(H IM)比例最高,其次为憎水酸性组分(HOA),憎水中性物质(HON)和憎水碱性物质(HOB)的含量最低;菜田中憎水酸性物质比例为19.0%26.7%,农田憎水酸比例为14.83%16.42%;寿光地区农田与菜田憎水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可能与寿光菜田土壤较高的SOC含量和较低的pH有关。三地区中菜田中憎水性物质与亲水性物质比例分别为0.30、0.39、0.41,反映了菜田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殖化现象。总之,农田转变为菜田后,显著影响了DOC的数量和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338 / 34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保护地土壤酸度特征及酸化机制研究 [J].
范庆锋 ;
张玉龙 ;
陈重 ;
张玉玲 ;
王丽娜 .
土壤学报, 2009, 46 (03) :466-471
[2]   寿光设施菜田碳、氮演变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J].
雷宝坤 ;
陈清 ;
范明生 ;
张福锁 ;
甘延东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5) :914-922
[3]   土壤溶解有机质的含量动态及转化特征的研究进展 [J].
焦坤 ;
李忠佩 .
土壤, 2005, (06) :593-601
[4]   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分组组分的结构特征研究 [J].
代静玉 ;
秦淑平 ;
周江敏 .
土壤学报, 2004, (05) :721-727
[5]   长期施肥条件下菜田—蔬菜生态系统变化的研究(Ⅰ)土壤有机质的变化 [J].
葛晓光 ;
张恩平 ;
张昕 ;
王晓雪 ;
高慧 .
园艺学报, 2004, (01) :34-38
[6]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特性与环境意义 [J].
赵劲松 ;
张旭东 ;
袁星 ;
王晶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1) :126-130
[7]   山东寿光保护地蔬菜施肥现状及问题的研究 [J].
李俊良 ;
崔德杰 ;
孟祥霞 ;
李晓林 ;
张福锁 .
土壤通报, 2002, (02) :126-128
[8]  
保护地蔬菜氮肥利用、土壤养分和盐分累积特征研究[D]. 杜会英.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9]  
Vegetable cultivation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leads to rapid accumulation of nutrients, acidification and salinity of soils and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J] . Wei-Ming Shi,Jing Yao,Feng Yan.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 2009 (1)
[10]   Evaluation of current fertilizer practice and soil fertility in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the Beijing region [J].
Chen, Q ;
Zhang, XS ;
Zhang, HY ;
Christie, P ;
Li, XL ;
Horlacher, D ;
Liebig, HP .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2004, 69 (01) :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