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经济空间极化及其驱动因子的定量研究

被引:39
作者
孙平军
修春亮
董超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空间极化; 驱动因子; 定量研究; 东北三省;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3.01.015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对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借鉴有关研究方法,遵循从过程到格局、机理,从整体到局部的研究思路,首先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综合分析东北三省及其内部各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极化的过程与空间格局,接着以人均GDP的极化水平为应变量,以工业总产值、当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复合流量的极化水平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①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空间极化现象,且整体呈现出南强北弱的态势;②哈长经济区和辽中南经济区已初步形成,其中哈长经济区处于明显的集聚阶段,而辽中南经济区扩散效应已开始发挥作用;③地区经济发展的位序排名及其变化表明区域经济发展中心逐步南移;④区域差异和空间极化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出先升后降,但总体水平呈上升的变化态势;⑤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各动力因子的作用程度和作用趋势不尽相同,但工业总产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东北三省及其内部区域经济空间极化演变所共有的主导驱动因子,说明其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内生增长过程,并提出应强化市场体制转轨、国有企业改组改革、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 [J].
陈明星 ;
陆大道 ;
张华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387-398
[2]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极化的新格局 [J].
李秀伟 ;
修春亮 .
地理科学, 2008, 28 (06) :722-728
[3]   1990年以来东北地区铁路运输的空间极化 [J].
修春亮 ;
赵映慧 ;
宋伟 .
地理学报, 2008, (10) :1097-1107
[4]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中国城镇土地利用特征 [J].
刘新卫 ;
张定祥 ;
陈百明 .
地理学报, 2008, (03) :301-310
[5]   江苏省区域经济极化及其动力机制定量分析 [J].
欧向军 ;
顾朝林 .
地理学报, 2004, (05) :791-799
[6]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空间极化研究 [J].
甄峰 ;
顾朝林 ;
沈建法 ;
黄钧尧 ;
朱剑如 .
地理科学, 2000, (05) :403-410
[7]   极化效应、新极化效应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持续发展 [J].
吕拉昌 .
地理科学, 2000, (04) :355-361
[8]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Regional Polarization in Russia, 1990–99[J] . Leonid Fedorov.World Development . 2002 (3)
[9]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ynamics of Income and Population Growth in Ohio, 1950-1990[J] . C. Cindy Fan.Regional Studies . 1994 (3)
[10]   WHEN INEQUALITIES DIVERGE [J].
WOLFSON, MC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 84 (02) :35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