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口店第15地点石器类型和加工技术的研究

被引:25
作者
高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石器; 加工技术; 第15地点; 周口店;
D O I
10.16359/j.cnki.cn11-1963/q.2001.01.001
中图分类号
K876.2 [石器];
学科分类号
0601 ;
摘要
在周口店第 15地点经过加工的石器中 ,刮削器占近 93%。其它石器类型包括砍砸器、尖刃器、石锥、凹缺器、雕刻器和薄刃斧。石器由锤击加工。绝大多数标本向一面加工。石片石器多为正向加工。大多数石器个体很小 ,形态不规则 ,修疤呈鳞状 ,深浅、大小不一。少数标本的修疤浅平、规则而平行。统计分析显示在各类器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大小与加工上的区别。单边刃刮削器的各亚型之间在大小、加工长度和深度以及刃角和刃形诸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说明这些刮削器在刃口形态 (直、凸与凹 )方面的的变异主要取决于毛坯的原始形态 ,而非代表类型与功能的不同。变量相关分析揭示石器的大小与加工程度和原坯的大小与形态紧密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8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周口店第15地点剥片技术研究 [J].
高星 .
人类学学报, 2000, (03) :199-215
[2]   阳高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J].
贾兰坡 ;
卫奇 .
考古学报, 1976, (02) :97-114+207
[3]   山西峙峪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J].
贾兰坡 ;
盖培 ;
尤玉桂 .
考古学报, 1972, (01) :39-58+135
[4]   梁山旧石器遗址的初步观察 [J].
黄慰文 ;
祁国琴 .
人类学学报, 1987, (03) :236-244
[5]   中国的薄刃斧 [J].
林圣龙 .
人类学学报, 1992, (03) :193-201
[6]   石球的研究 [J].
李超荣 .
文物季刊, 1994, (03) :103-108
[7]  
中国猿人石器研究[M]. - 科学出版社 , 裴文中, 1985
[8]  
周口店发掘记[M].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贾兰坡 著, 1984
[9]  
旧石器时代文化[M]. - 科学出版社 , 贾兰坡著, 1957
[10]  
中国人类化石的发现与研究[M]. - 科学出版社 , 郭沫若等著, 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