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内隐攻击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7
作者
马利军 [1 ,2 ]
樊金燕 [1 ]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系
[2]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关键词
攻击; 教育; 统计学; 学生; 农村人口;
D O 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2.07.023
中图分类号
G63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G78 [家庭教育];
学科分类号
030505 ; 04 ; 0401 ;
摘要
目的研究农村中学生内隐攻击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提供教育依据。方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方便抽取的河南省农村地区11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生内隐攻击性显著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父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因子上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母亲严厉惩罚因子上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内隐攻击性与父亲严厉惩罚、父亲拒绝否认以及母亲严厉惩罚3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农村中学生内隐攻击性存在性别差异,而不存在年级差异。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的内隐攻击性受父母亲教养方式不同因子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834 / 83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贾守梅 ;
汪玲 .
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 (03) :379-381
[2]   家庭环境、父母监控、自我控制与青少年犯罪 [J].
屈智勇 ;
邹泓 .
心理科学, 2009, 32 (02) :360-363+374
[3]   网络行为失范者的内隐攻击性、内隐自尊研究 [J].
胡志海 .
心理科学, 2009, 32 (01) :210-212
[4]   农村女学生的社会性别环境探讨:基于项目县的调查 [J].
李立娥 .
中国青年研究, 2008, (11) :50-53
[5]   外显和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 [J].
徐德淼 ;
唐日新 ;
解军 .
心理科学, 2007, (06) :1342-1344+1327
[6]   父母教养方式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J].
陈欣 ;
杜建政 .
心理科学, 2006, (04) :798-801
[7]   攻击性警戒-回避效应的实验研究 [J].
周颖 ;
杨治良 ;
刘俊升 .
心理科学, 2006, (03) :628-630+627
[8]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J].
赵建华 .
心理科学, 2005, (04) :965-968
[9]   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 [J].
戴春林 ;
杨治良 ;
吴明证 .
心理科学, 2005, (01) :96-98
[10]   刺激物属性与内隐攻击性的性别差异 [J].
叶茂林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 (02) :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