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16
作者
刘峰贵
张海峰
周强
刘佩
陈琼
李春花
机构
[1]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雹灾; 成因;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3.02.018
中图分类号
S427 [冰雹、雪害];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青藏高原腹地的雹灾形成与其它地区有一定的差别。根据三江源地区126个乡整理的近60 a的雹灾数据,分析了青海南部高原雹灾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规律,并通过对雹灾次数与海拔高程、地形起伏度、居民点密度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雹灾的高发区域为东北部的兴海、同德、贵南等地及南部的称多、玉树、囊谦等2个地区,雹灾主要发生在5~9月份,在6、8月份形成明显的双峰性特点,地形起伏度、居民点密度与雹灾频次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海拔高程与雹灾频次呈负相关,雨带推移和生产方式不同是三江源地区雹灾产生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38 / 2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于GIS的贵州省冰雹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分析 [J].
王瑾 ;
刘黎平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5) :627-634
[2]   青海省冰雹灾害分布特征 [J].
张国庆 ;
刘蓓 .
气象科技, 2006, (05) :558-562
[3]   51a新疆雹灾损失的时空分布特征 [J].
王秋香 ;
任宜勇 .
干旱区地理, 2006, (01) :65-69
[4]   昌都冰雹的气候变化分析 [J].
唐佳芳 .
西藏科技, 2005, (04) :39-40
[5]   对西北地区冰雹影响因子的探讨 [J].
郭江勇 ;
张强 ;
杨民 .
灾害学, 2005, (01) :41-45
[6]   日喀则市地面降雹统计分析 [J].
尼玛拉宗 .
西藏科技, 2001, (02) :41-43+40
[7]   复杂地形影响冰雹云发展的数值模拟实验 [J].
徐国钧 ;
余隽勇 ;
谢光荣 ;
邓辉 ;
上官力 ;
顾翠霞 ;
李春娥 ;
黎中菊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274-279+284
[8]   中国1990~1996年冰雹灾害及其时空动态分析 [J].
王静爱 ;
史培军 ;
刘颖慧 ;
方伟华 .
自然灾害学报, 1999, (03) :46-53
[9]  
中国山地环境气象学[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高登义著, 2005
[10]  
青海自然灾害[M]. 青海人民出版社 , 《青海自然灾害》编纂委员会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