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会期间鼎湖山站大气污染特征

被引:9
作者
陈林 [1 ]
王莉莉 [2 ]
吉东生 [2 ]
王式功 [1 ]
王跃思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广州亚运会; 区域本底; 空气污染; 天气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了解广州亚运会期间华南区域大气质量状况以及气象条件对区域本底浓度值的影响,2010年11月对鼎湖山站主要污染物NOx,SO2,O3,PM10和PM2.5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利用MICAPS,NCEP FNL资料及后向轨迹模拟对观测时段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时期鼎湖山区域NO2,SO2和O3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7.2±3.1)×10-9,(8.5±3.8)×10-9和(28.7±9.8)×10-9。PM10和PM2.5的月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13μg·m-3和81μg·m-3,PM2.5超标日数达13 d(标准为世界卫生组织第1阶段值,日平均值为75μg·m-3)。不同时段日变化分析表明,广州亚运会期间高值时段(定义为PM2.5质量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IT.1标准的时段)NOx和O3平均体积分数为13.2×10-9和20.9×10-9,较2009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1.3%和10.7%。不利气象要素影响和污染物区域传输作用是形成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本底(鼎湖山地区)细粒子污染偏高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6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2010年长江三角洲临安本底站PM2.5理化特征 [J].
孟昭阳 ;
贾小芳 ;
张仁健 ;
俞向明 ;
马千里 .
应用气象学报, 2012, 23 (04) :424-432
[2]   北京地区夏末秋初气象要素对PM污染的影响 [J].
蒲维维 ;
赵秀娟 ;
张小玲 .
应用气象学报, 2011, (06) :716-723
[3]   天津滨海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J].
王莉莉 ;
王跃思 ;
吉东生 ;
辛金元 ;
胡波 ;
王万筠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1, (07) :1077-1086
[4]   鼎湖山地区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盐粒径分布特征 [J].
刘鲁宁 ;
郝庆菊 ;
刘子锐 ;
刘全 ;
张德强 .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17) :357-361
[5]   输送对区域本底站痕量气体浓度的影响 [J].
徐晓斌 ;
刘希文 ;
林伟立 .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06) :656-664
[6]   南京SO2、NO2和PM10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J].
魏玉香 ;
童尧青 ;
银燕 ;
陈魁 .
大气科学学报, 2009, 32 (03) :451-457
[7]   珠江三角洲秋季大气边界层温度和风廓线观测研究 [J].
李明华 ;
范绍佳 ;
王宝民 ;
吴兑 ;
祝薇 ;
刘吉 ;
余冠明 ;
鲍若峪 ;
樊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8, (01) :53-60
[8]   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 [J].
吴兑 ;
廖国莲 ;
邓雪娇 ;
毕雪岩 ;
谭浩波 ;
李菲 ;
蒋承霖 ;
夏冬 ;
范绍佳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1) :1-9
[9]   北京市与香河县大气臭氧及氮氧化合物的变化特征 [J].
马志强 ;
王跃思 ;
孙扬 ;
吉东生 ;
胡波 .
环境化学, 2007, (06) :832-837
[10]   广州市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统计分析 [J].
罗森波 ;
罗秋红 ;
谢炯光 ;
梁桂雄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6) :567-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