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来人类活动对长江三角洲前缘滩涂冲淤演变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杜景龙 [1 ]
杨世伦 [2 ]
陈广平 [1 ]
机构
[1]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学院
[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长江口; 滩涂; 冲淤变化; 重大工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7.1 [海岸地貌];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人类活动正愈来愈强烈地影响三角洲滩涂演变。近几十年长江三角洲前缘滩涂先后受到流域建坝等导致的入海泥沙锐减和河口一系列大型工程的影响。揭示三角洲前缘滩涂演变对这些重大人类活动的响应不仅可以为该区域的海岸管理提供支持,而且有助于加深人类活动驱动下海岸演变规律的理论认识。为了揭示30多年来长江三角洲前缘滩涂的阶段性变化,本文根据1977年以来多个年份的长江口口门区地形测图,利用GIS方法计算四大滩涂(崇明东滩、横沙东滩、九段沙和南汇东滩)面积的变化,分析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四大滩涂0 m等深线以上总面积的增长速率从1977-1983年时段的14.5 km2/a下降到1983-1994年时段的4.9 km2/a,继而回升至1994-2000年的12.2 km2/a和2000-2011年的26.4 km2/a;四大滩涂5 m等深线以上总面积的增长速率从1977-1983年的22.8 km2/a下降到1983-1994年的-1.4 km2/a,1994-2000年回升到5.2 km2/a,2000-2011年又回落至0.3 km2/a。前一阶段滩涂淤涨速率总体下降反映流域建坝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入海泥沙减少在滩涂演变中起控制作用,且水下滩涂(5 m线)的响应较之潮间带滩涂(0 m线以上)更加敏感。后一阶段0 m以上滩涂淤涨速率的总体回升反映三角洲的一系列大型工程(特别是促淤工程)对潮间带滩涂起到了明显的促淤效果,且这种效果抵消并超过了流域入海泥沙通量下降的影响而居主导地位。总之,近三十年长江三角洲前缘淤涨速率的显著变化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四大滩涂间的冲淤变化呈现较明显的差异,反映人类活动对三角洲滩涂演变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96 / 30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南汇边滩近期演变影响初步预测 [J].
刘曙光 ;
郁微微 ;
匡翠萍 ;
孙波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 (05) :679-684
[2]   长江入海泥沙的变化趋势与上海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J].
杨世伦 ;
李明 .
海洋学研究, 2009, 27 (02) :7-15
[3]   长江口横沙东滩近30年来自然演变及工程影响的GIS分析 [J].
杜景龙 ;
姜俐平 ;
杨世伦 .
海洋通报 , 2007, (05) :43-48
[4]   近10年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冲淤变化——兼论三峡工程蓄水的影响 [J].
李鹏 ;
杨世伦 ;
戴仕宝 ;
张文祥 .
地理学报, 2007, (07) :707-716
[5]   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工程对周边滩涂冲淤影响研究 [J].
杜景龙 ;
杨世伦 .
地理科学, 2007, (03) :390-394
[6]   长江河口南汇嘴潮滩近期演变分析 [J].
付桂 ;
李九发 ;
应铭 ;
徐海根 ;
虞志英 .
海洋通报, 2007, (02) :105-112
[7]   长江水沙变化对河口水下沙洲发育影响的研究 [J].
钮新强 ;
徐建益 ;
李玉中 .
人民长江, 2005, (08) :31-33+76
[8]   长江口北槽一期工程后滩槽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楼飞 ;
虞志英 ;
何青 .
海洋科学进展, 2005, (02) :183-189
[9]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北槽冲淤分析 [J].
刘杰 ;
陈吉余 ;
乐嘉海 ;
曹勇 .
泥沙研究, 2004, (05) :15-22
[10]   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输沙量的减少及其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 [J].
李从先 ;
杨守业 ;
范代读 ;
赵娟 .
第四纪研究, 2004, (05) :4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