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协同化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于社会智能三维模型的分析

被引:44
作者
蔡连玉
刘家玲
周跃良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人机协同化; 协同智能; 智能三维模型;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D O I
10.13966/j.cnki.kfjyyj.2021.01.003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人机协同系统正在全面渗入人类的工作与生活,社会正快速地人机协同化。在弱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没有"意向性",但其智能程度在迭代进化中。人机协同系统存在人类与机器两类智能主体,以及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和协同智能三种智能元素,其中协同智能的主体是人类,人机协同系统的智能是分布式的。受国际关系"软""硬""巧"实力三分理论启示,本研究构建了人机协同时代社会智能的三维模型。"三维"指硬智能、软智能和巧智能,机器拥有更多硬智能,并向人类"学习"软智能,人类拥有更强的软智能和巧智能,并把更多的硬智能"让渡"给机器。基于社会的快速人机协同化,教育所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应以发展学生的软素养和巧素养为重点,在硬素养维度着力培育学生的计算思维。未来人机关系将决定个体的社会存在,因此强调以人机协同的价值观、意识、能力等为重点的巧素养培育具有前瞻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核心素养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21世纪中国的国民素质提升与教育目标转型 [J].
褚宏启 .
教育研究, 2016, 37 (11) :8-18
[2]   约瑟夫·奈的“巧实力”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洪晓楠 ;
李琳 .
江海学刊, 2014, (03) :221-227+239
[3]   面向计算社会的计算素质培养:计算思维与计算文化 [J].
王飞跃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3, (06) :4-8
[4]   “Smart Power”的由来、内涵与译法 [J].
张顺生 .
上海翻译, 2010, (03) :59-62
[5]   人机一体化系统与技术立论 [J].
路甬祥,陈鹰 .
机械工程学报, 1994, (06) :1-9
[6]   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 [J].
钱学森 ;
于景元 ;
戴汝为 .
自然杂志, 1990, (01) :3-10+64
[7]  
第四次教育革命[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安东尼·塞尔登, 2019
[8]  
未来教育重塑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尚俊杰, 2019
[9]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M]. 山西教育出版社 , 朱永新, 2018
[10]  
新未来简史[M]. 电子工业出版社 , 王骥,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