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1987年杂交稻米质海拔试验和1988年米质地点试验的结果统计,表明:不同核、质杂交稻组合对海拔高度的米质适应性趋势基本一致,但对海拔高度的反应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品质性状受海拔高度和栽培地点的影响存在趋势上和量上的差异,其中以垩白级别和垩白粒率的增减最为明显,米粒形状所受影响最小;组合间的基因型效应值、环境的效应值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供试组合以汕优类对供试环境最敏感,供试海拔以800m、供试地点以长沙和怀化的优质生产条件最好;杂交稻组合的米质稳定性随组合和环境而异,如海拔试验中,常优64和D优64稳定性最好,汕优64的稳定性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