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作物产量及水土流失地形分异模拟

被引:16
作者
徐勇 [1 ]
杨波 [1 ]
刘国彬 [2 ]
刘普灵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作物产量; 水土流失; 地形分异;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退耕坡地是近年来黄土高原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基于WINYIELD软件,以延安燕沟流域为例,利用2005年延安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燕沟流域地貌、土壤及土地利用等资料,模拟分析了不同地形高程、坡度和坡向条件下不同作物产量及水土流失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地形坡度是影响作物产量、径流和泥沙的重要因素,地形高程和坡向的影响普遍较微弱;地形坡度越大,作物产量越低,高粱和玉米在坡度为25o时的产量模拟值分别较0o时下降15.44%和14.32%,大豆、绿豆和马铃薯的下降幅度依次为5.26%、4.67%和3.84%;产生径流和泥沙随地形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坡度20o左右存在一个高值区间;不同作物的水土保持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豆、绿豆(豆类)、马铃薯、玉米和高粱;坡度小于5o的坡耕地可以不进行梯田改造,坡度大于15o的坡耕地应及早实现退耕还林还草。
引用
收藏
页码:1218 / 122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黄土丘陵区“梯田退耕”生态重建规划方法——以燕沟流域为例 [J].
徐勇 ;
田均良 ;
刘普灵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5) :637-645+689
[2]   黄土丘陵“梯田退耕”生态重建及地域分异特征 [J].
徐勇 ;
田均良 ;
沈洪泉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4) :430-437
[3]   黄土高原治理中中央、地方、农民间的博弈分析 [J].
周德翼 ;
杨海娟 .
水土保持通报, 2002, (03) :35-38
[4]   国外作物生长模型发展综述 [J].
谢云 ;
James R Kiniry .
作物学报, 2002, (02) :190-195
[5]   小流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研究 [J].
刘高焕 ;
朱会义 ;
蔡强国 ;
甘国辉 ;
Ferko Csillag ;
Virginia Maclaren .
地理研究, 2002, (01) :25-33
[6]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持续利用案例研究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Ingmar Messing .
地理研究, 2001, (06) :713-722
[7]   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优化调控 [J].
徐勇 ;
Roy C.Sidle .
地理学报, 2001, (06) :657-666
[8]   治理水土流失 再造山川秀美延安——对中尺度生态环境建设中落实总理指示的认识与思考 [J].
田均良 ;
刘普灵 ;
张翼 ;
李宏平 ;
高可兴 ;
贺晓明 .
水土保持研究, 2000, (02) :4-9+163
[9]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研究需求 [J].
许炯心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0, (02) :10-13+79
[10]   燕儿沟流域泥沙监测初报 [J].
琚彤军 ;
刘普灵 ;
郑世清 ;
冯秉琦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0, (02) :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