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氟钡型碳酸岩岩浆的演化机制及其成矿效应

被引:14
作者
李建康 [1 ,2 ]
白鸽 [2 ]
袁忠信 [2 ]
应立娟 [2 ]
张建 [2 ]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富氟钡型碳酸岩; 液态不混溶; 成矿效应; 微山稀土矿;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8.06.010
中图分类号
P588.15 [碱性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碳酸岩可分为原始地幔原生碳酸岩和广义"碳酸岩"——富氟钡型碳酸岩。相对于原生碳酸岩,富氟钡型碳酸岩含有大量挥发分和碱土元素,产出了众多稀土矿床,具有较高的成矿潜力。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在碳酸岩岩浆演化过程中,挥发分和碱土元素是岩浆发生不混溶作用的关键因素,而且不混溶作用相对结晶分异作用更利于成矿元素的富集。因此,可以推断挥发分和碱土元素是富氟钡型碳酸岩的成矿的关键因素,不混溶模式是富氟钡型碳酸岩岩浆演化和成矿的主要机制。但是,这仅为理论推断的结果,而且许多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未发生稀土矿化的碳酸岩,数据的说服力较弱。在我国富氟钡型碳酸岩矿床中,山东微山稀土矿床具有成矿元素高度富集,代表了富氟钡型碳酸岩成矿强度大的特点;而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床则代表了富氟钡型碳酸岩成矿规模大的特点,二者相辅相成,是研究富氟钡型碳酸岩成矿效应的理想对象。
引用
收藏
页码:793 / 80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31]   白云鄂博赋矿白云岩成因研究历史、问题及新进展 [J].
刘淑春 ;
章雨旭 ;
郝梓国 ;
彭阳 .
地质论评, 1999, (05) :477-486
[32]   白云鄂博矿床赋矿白云岩成因新认识 [J].
章雨旭 ;
彭阳 ;
乔秀夫 ;
高林志 ;
杨晓勇 .
地质论评, 1998, (01) :70-76
[33]   内蒙古腮林忽洞群综合地层和白云鄂博矿床赋矿微晶丘 [J].
乔秀夫 ;
高林志 ;
彭阳 ;
章雨旭 .
地质学报, 1997, (03) :202-211+290
[34]   碳酸盐礁、丘成因的新类型——一种与热水喷溢作用有关的碳酸盐岩 [J].
高计元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 1993, (02) :88-89
[35]   内蒙古白云鄂博白云石碳酸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J].
周振玲 ;
李功元 ;
宋同云 ;
刘宇光 .
地质论评, 1980, (01) :35-42+92
[36]  
Rare earth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the Fen alkaline complex, Norway[J] . Roger H. Mitchell,Arild O. Brunfelt.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7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