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梅梁湾水体中介质吸收谱特性的空间变化

被引:4
作者
赵巧华
张运林
秦伯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4] 南京
关键词
标准化吸收系数谱; 方差谱; 平均谱; 太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2 [水质监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水体中藻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CDOM的光谱吸收特性的变化是整个水体对光吸收特性变化的源.本文针对梅梁湾水体中介质的吸收系数,分析了总悬浮颗粒物、藻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和CDOM的标准化谱吸收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藻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组成比例的空间分布不同,是造成该区域总悬浮颗粒物标准化谱吸收系数空间变化的原因.且标准化谱吸收系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400-425 nm及600-690 nm两个波段;就谱形而言,总悬浮颗粒物的谱吸收特性主要表现为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特点,即在该区域的水体中,非藻类颗粒物是总悬浮颗粒物吸收特性的主要贡献者;藻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和CDOM的吸收系数的空间变化主要是由各自的浓度变化造成的,即在采样时间内,梅梁湾的水体中,藻类颗粒物中的各种组成色素、非藻类颗粒物及CDOM中的腐殖酸和棕黄酸的组成比例在空间上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另针对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特性,本文还对比分析了用甲醇浸泡法和光谱标准分离法分离的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特性,发现相对光谱标准分离法来说,甲醇浸泡法会造成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的较大波动.
引用
收藏
页码:627 / 63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太湖梅梁湾水体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的分离
    赵巧华
    张运林
    秦伯强
    [J]. 湖泊科学, 2006, (04) : 356 - 362
  • [2] 东太湖CDOM吸收光谱的影响因素与参数确定
    马荣华
    戴锦芳
    张运林
    [J]. 湖泊科学, 2005, (02) : 120 - 126
  • [3] 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秦伯强
    高光
    胡维平
    吴庆龙
    胡春华
    刘正文
    谷孝鸿
    朱广伟
    陈非洲
    [J]. 湖泊科学, 2005, (01) : 9 - 16
  • [4] 黄东海非色素颗粒与黄色物质的吸收系数光谱模型研究
    朱建华
    李铜基
    [J]. 海洋技术, 2004, (02) : 7 - 13
  • [5] 珠江口悬浮颗粒物的吸收光谱及其区域模式
    曹文熙
    杨跃忠
    许晓强
    黄良民
    张建林
    [J]. 科学通报, 2003, (17) : 1876 - 1882
  • [6] 西太湖北部夏季藻类种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陈宇炜
    高锡云
    秦伯强
    [J]. 湖泊科学, 1998, (04) : 35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