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构类型与“混混”生存的社会基础——一项基于社会人类学的比较分析

被引:3
作者
谭同学
机构
[1] 广东中山大学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混混”; 社会结构; 类型比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在宗族、小亲族、分配型经济和高度地域认同等类型的社会结构基础上,村庄具有拒斥"混混"的能力。在核心家庭至上、有关系弱组织、户族以及宗族急剧衰落的社会结构基础上,村庄拒斥"混混"的能力则弱得多。抑制"混混"的根本之策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升村民的合作能力和组织化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三农中国.[M].贺雪峰; 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  
梁漱溟全集.[M].梁漱溟 著;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 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
[4]   乡村治理区域差异的研究视角与进路 [J].
贺雪峰 .
社会科学辑刊, 2006, (01) :44-50
[5]   现代化进程中的村庄自主生产价值能力 [J].
贺雪峰 .
探索与争鸣, 2005, (07) :26-27
[6]  
当代乡村的越轨行为与社会秩序.[D].黄海.华中科技大学.2008, 12
[7]  
乡村法治的政法逻辑.[D].丁卫.华中科技大学.200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