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移矩阵的高度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演变信息挖掘——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

被引:206
作者
乔伟峰 [1 ,2 ]
盛业华 [1 ,2 ]
方斌 [2 ]
王亚华 [2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转移矩阵; 转移概率; 土地利用演变; 苏州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3.2 [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深入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地类转移概率矩阵,提出利用连续分时段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求算总时段转移矩阵的方法,进而改进地类变化量和地类动态度计算模型,提出了地类转移无序度的概念、含义并构造计算模型。以苏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99-2008年苏州市耕地的总变化量最大,其次是其它农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其中耕地和独立工矿用地的主导变化是净变化,而其它农用地以交换变化为主;10年间位列各地类动态度前三位的依次为独立工矿用地、其它农用地和建制镇用地,综合动态度在2004年和2002年最大,1999-2001年较低;地类转移无序度的前二位是其它农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其它地类该值均不高,说明苏州市10年间的土地利用演化较为有序。研究表明,基于转移矩阵的相关模型的改进和构造深入挖掘了土地利用演变信息,有利于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497 / 150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高度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演化与驱动因素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J].
乔伟峰 ;
孙在宏 ;
邵繁荣 ;
倪婷 ;
冯松松 ;
张果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05) :557-564
[2]   近20年关中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与格局 [J].
郝慧梅 ;
郝永利 ;
任志远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21) :4525-4536
[3]   基于RS和转移矩阵的泾河流域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评价 [J].
岳东霞 ;
杜军 ;
刘俊艳 ;
郭建军 ;
张佳静 ;
马金辉 .
生态学报, 2011, 31 (09) :2550-2558
[4]   基于CA-Markov模型的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 [J].
刘淑燕 ;
余新晓 ;
李庆云 ;
李洪禹 ;
雷凤燕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11) :297-303
[5]   基于转移矩阵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挖掘方法探讨 [J].
刘瑞 ;
朱道林 .
资源科学, 2010, 32 (08) :1544-1550
[6]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用地结构演变及驱动机制——以梁平县为例 [J].
陈书卿 ;
刁承泰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 (12) :1125-1131
[7]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向海湿地土地覆被变化动态模拟研究 [J].
赵建军 ;
张洪岩 ;
乔志和 ;
张正祥 ;
侯光雷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12) :2178-2186
[8]   盐城湿地类型演化预测分析 [J].
张怀清 ;
唐晓旭 ;
刘锐 ;
周金星 ;
凌成星 .
地理研究, 2009, 28 (06) :1713-1721
[9]   基于地类空间转化趋势模型的眉山市东坡区土地利用转化分析 [J].
白根川 ;
夏建国 ;
王昌全 ;
陈文宽 ;
杨娟 .
资源科学, 2009, 31 (10) :1793-1799
[10]   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J].
吴桂平 ;
曾永年 ;
杨松 ;
齐庆超 .
经济地理, 2007, (06) :995-99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