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文本”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文学

被引:39
作者
陈定家 [1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超文本; 网络时代; 文学; 发展; 危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02 [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1 ;
摘要
“文本”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有不少传统文本具有“超文本”性,而在“数字化生存”的时代,“超文本”作为网络世界最为流行的表意媒介,它以“比特”方式更大程度地唤醒了文本的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超文本”以“去中心”和不确定的非线性“在线写读”方式解构传统、颠覆本质,在与后现代主义的相互唱和中,改变了文学的生存环境和存在方式。在令人难以想象的赛博空间里,网络文学所营造的“话语狂欢之境”交织着欣喜与隐忧——它异彩纷呈、前景无限却又充满陷阱与危机。“超文本”的崛起不仅是当代文学世纪大转折的根本性标志,而且也是理解文学媒介化、图像化、游戏化、快餐化、肉身化、博客化等时代大势的核心内容与逻辑前提。更重要的是,“超文本”正在悄然地改写关于文学与审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161 / 175 +206-20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金惠敏著.媒介的后果[M]. 人民出版社, 2005
[2]  
叶维廉著.中国诗学[M]. 三联书店, 1992
[3]  
叶朗 著.中国小说美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
[4]   电子时代的文学命运 [J].
南帆 .
天涯, 1998, (06) :4-17
[5]  
(加)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HerbertMarshallMcluhan)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M]. 商务印书馆, 2000
[6]   游荡网络的文学 [J].
南帆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2000, (04) :15-22
[7]   超文本:文本的解构与重构 [J].
费多益 .
哲学动态, 2006, (03) :43-47
[8]  
王蒙,著.双飞翼[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9]  
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挑战传统与更新观念[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01)
[10]  
[法]蒂费纳·萨莫瓦约著,邵炜译.互文性研究[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