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间再生产到地方营造:中国城市更新的新趋势

被引:54
作者
谢涤湘 [1 ,2 ,3 ]
范建红 [1 ,2 ,3 ]
常江 [4 ]
机构
[1]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
[3] 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
[4]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地理环境与空间科学系
关键词
空间再生产; 地方营造; 城市更新;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城市更新是21世纪最受关注的城市发展与规划议题。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城市特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城市的生机活力,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难解的话题。人文地理学学科的"地方理论"为分析和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在辨析"空间"与"地方"的概念的基础上,对"地方理论"进行了引介,并介绍了其描述取向、社会建构取向和现象学取向等三大分支。从"地方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更新存在的问题,指出城市更新的对象应该是"地方"——其不仅是物理空间和经济空间,还是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城市更新应该关注"地方"形成演变的社会经济政治机制,推进"地方营造"而不是"空间再生产";我国的城市更新不应该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科学理性、经济理性和"宏大叙事",要真正展现出人文关怀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充分发挥市民的力量,营造出有内涵、意义、特色的"地方",而非标准化、同质化的"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文化地理学概念、理论的逻辑关系之分析——以“学科树”分析近年中国大陆文化地理学进展 [J].
周尚意 ;
戴俊骋 .
地理学报, 2014, 69 (10) :1521-1532
[2]   城市社区规划师制度的价值基础和角色建构研究 [J].
黄瓴 ;
许剑峰 .
规划师, 2013, (09) :11-16
[3]   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 [J].
朱竑 ;
刘博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1) :1-8
[4]   关注城市规划的社会性——兼论城市社区发展规划 [J].
赵民 ;
赵蔚 .
上海城市规划, 2006, (06) :8-11
[5]  
生活空间与经济空间:区域发展的矛盾[J]. 约翰·弗里德曼,戈岳.国外城市规划. 2005(05)
[6]  
城市文化读本[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汪民安, 2007
[7]  
New‐build gentrification in Central Shanghai: demographic changes and socioeconomic implications[J] . Shenjing He.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 . 2010 (5)
[8]  
Place attachment: How far have we come in the last 40 years?[J] . Maria Lewick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 2010 (3)
[9]  
Place and Place-Making in Cities: A Global Perspective[J] . John Friedmann.Planning Theory & Practice . 2010 (2)
[10]   Socio-spatial impacts of propertyled redevelopment on China's urban neighbourhoods [J].
He, Shenjing ;
Wu, Fulong .
CITIES, 2007, 24 (03) :19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