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圈生态足迹实证分析

被引:4
作者
张丽峰
机构
[1] 不详
[2]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经济系
[3] 不详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环渤海经济圈;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9.11.009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环渤海经济圈从1996年到2005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期间环渤海经济圈以及其中三省二市的发展均处在生态赤字状态,尤以能源足迹的赤字最大,并且生态赤字在逐步扩大;河北、辽宁、山东三省的生产足迹相对于它们的生态足迹存在盈余,并且耕地足迹的盈余最大;三省和两市在资源和产业结构上存在互补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三省两市进一步加强分工协作,进行优势互补,对资源和产业进行优化、整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曹宝 ;
秦其明 ;
王秀波 ;
朱琳 .
生态环境, 2007, (03) :968-972
[2]   山东省生态足迹的测算及可持续发展评价 [J].
李中才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 (02) :19-20
[3]   国内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启示 [J].
章锦河 ;
张捷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7, (02) :90-96
[4]   中国中部六省生态足迹实证分析 [J].
张桂宾 ;
王安周 .
生态环境, 2007, (02) :598-601
[5]   黄河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生态足迹分析 [J].
王海梅 ;
李政海 ;
韩国栋 ;
韩经纬 ;
高吉喜 ;
许田 .
生态环境, 2007, (02) :602-608
[6]   1995—2004年河北省生态足迹分析与生态恢复措施 [J].
高太忠 ;
范勤 ;
李秀荣 .
生态环境, 2007, (02) :609-612
[7]   2003年天津市生态足迹分析 [J].
刘勇 ;
陶建华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07) :2051-2052+2095
[10]   从生态足迹看全球变化、城市的可持续性与潜在的危机 [J].
威廉里斯 ;
白劲鹏 .
求是学刊, 2006, (04) :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