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分区研究

被引:5
作者
刘玉邦 [1 ,2 ]
梁川 [1 ]
机构
[1]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 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水资源保护分区; 生态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长江上游是长江流域的水源涵养区,也是长江流域的生态屏障。因此,长江上游的水资源保护工作应在遵循地带性规律的同时,与区域生态保护紧密结合起来。依据流域特性、生态系统耦合性、水资源循环特点和长江上游水污染特点,遵循分异性、地带性、等级性、主导因子、空间连续性等分区原则,参考长江上游各类区划成果,建立基础图谱数据库;依据长江上游水资源二级分区结合县域行政边界,收集相关社会经济信息建立专题图谱数据库。采用GIS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和Excel表格数据信息处理技术,选择水功能、水质、气候、植被、地形、地貌、水文、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类型、人口密度、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通过因子叠加的分析方法和自上而下的分区方法,将长江上游分为四个水资源保护一级区和九个水资源保护二级区。这一分区方案,强化了水资源保护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提供了未来长江上游水资源保护规划平台。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 [J].
第宝锋 ;
崔鹏 ;
艾南山 .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8, (05) :32-37
[2]   中国生态水文分区 [J].
杨爱民 ;
唐克旺 ;
王浩 ;
程金花 .
水利学报, 2008, (03) :332-338
[3]   基于模糊ISODATA技术和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的水环境分区研究 [J].
任春涛 ;
李畅游 ;
彭芳 ;
贾克力 ;
周龙伟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 (03) :10-12+16
[4]   浅谈人水相互作用及河流环境建设 [J].
王海波 ;
曹慧群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 (03) :32-33+36
[5]   中小河道生态水土保持指标评价体系 [J].
高昊旻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6, (06) :47-50
[6]   工业化过程的差异对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无锡市和湖州市为例 [J].
谢红彬 ;
燕乃玲 ;
虞孝感 .
湖泊科学, 2004, (04) :349-355
[7]   治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刻不容缓——四川省长江上游水资源涵养区调查报告 [J].
财政部科研所、中华财务会计咨询公司联合专家组 .
经济研究参考, 2000, (32) :14-16
[8]   长江上游的战略地位与生态环境功能 [J].
陈治谏 .
山地学报, 2000, (03) :258-262
[9]  
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与水源优化利用[M]. 科学出版社 , 王文科等, 2007
[10]  
长江志[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勘测局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