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与国际裁判的公正性——兼论中国相应立场和对策

被引:3
作者
何志鹏 [1 ,2 ]
魏晓旭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2] 吉林大学“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南海仲裁案”; 国际裁判; 公正性; 中国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93.5 [海洋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菲律宾所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2016年7月12日作出"最终裁决",其内容几乎全面支持菲律宾的诉求。如果对仲裁庭所作裁决进行探究,便可发现,该文件不仅在论证逻辑上存在明显漏洞,而且在条约理解、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故而,该文件存在着公正性的缺失,因此,难免引发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和国际行为体的反对。不过,"南海仲裁案"并非孤立的个案,在国际社会中如此缺乏公正性的国际裁判亦时有发生。这不仅意味着今后中国还有面临相似问题的可能,还意味着中国必须在目前国际法的体系中思考以下问题:这一状态何以出现,中国应如何应对这一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50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美国国际法杂志》南海专刊文章述评 [J].
罗欢欣 .
北方法学, 2016, 10 (04) :138-150
[3]   中国法律外交的理论与实践 [J].
张文显 ;
谷昭民 .
国际展望, 2013, (02) :1-20+149
[5]   中国入世10年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实践述评 [J].
龚柏华 .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11, 18 (03) :43-84
[6]   中国加入WTO十年的法理断想:简论WTO的法治、立法、执法、守法与变法 [J].
陈安 .
现代法学, 2010, 32 (06) :114-124
[7]  
国际法哲学导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何志鹏, 2013
[8]  
法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张文显, 2012
[9]  
理想国[M]. 商务印书馆 , (古希腊) 柏拉图, 2011
[10]  
法理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朱景文,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