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陆—陆碰撞深俯冲剥蚀模式

被引:34
作者
许志琴
戚学祥
杨经绥
曾令森
刘福来
梁凤华
唐哲民
蔡志慧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 变质基底; 陆-陆碰撞深俯冲剥蚀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由2个不同时代的变质基底组成.南苏鲁(临沭-连云港地区)中不同类型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原岩形成于由大陆玄武质岩石、辉长岩、表壳岩和花岗岩组成的被动大陆边缘拉伸构造环境.研究表明南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原岩所代表的花岗岩浆和基性岩浆作用为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后的新元古代(780-700Ma)裂解事件的响应.北苏鲁(青岛-威海)超高压变质地区的花岗质片麻岩锆石SHRIMPU-Pb定年表明,变质基底的年龄是2400Ma(或>2400Ma),并经历了1800-1700Ma和-200Ma的变质事件,研究表明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由2个不同时代变质基底组成,北苏鲁的变质基底属于北中国板块胶辽朝地块的一部分,形成时代比南苏鲁基底老得多,其与南苏鲁地块之间的界限位于五莲以北到海阳所以南一线.由于在北苏鲁含柯石英的透辉石石英岩锆石SHRIMPU-Pb定年获得精确超高压峰期变质年龄为(234.1±4.2)Ma,退变质年龄为(218.2±1.5)Ma,表明南、北苏鲁2个不同时代基底地块同时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根据上述事实,提出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陆-陆碰撞俯冲剥蚀新模式,即扬子板片在240-220Ma的深俯冲作用中拽动上部胶辽朝板片的-部分老变质基底岩石向下俯冲至大于100km的深度,并形成楔形俯冲剥蚀体,之后又与南苏鲁俯冲板片一起快速折返上来,使胶辽朝地块的楔形俯冲剥蚀体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和折返退变质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27 / 43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南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中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的记录
    许志琴
    刘福来
    戚学祥
    张泽明
    杨经绥
    曾令森
    梁凤华
    [J]. 岩石学报, 2006, (07) : 1745 - 1760
  • [2]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50m)榴辉岩岩石化学研究
    张泽明
    许志琴
    刘福来
    游振东
    沈昆
    杨经绥
    李天福
    陈世忠
    [J]. 岩石学报, 2004, (01) : 27 - 42
  • [3]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构造及折返机制
    许志琴
    张泽明
    刘福来
    杨经绥
    李海兵
    杨天南
    邱海峻
    李天福
    孟繁聪
    陈世忠
    唐哲民
    陈方远
    [J]. 地质学报, 2003, (04) : 433 - 450+593
  • [4]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非超高压花岗质片麻岩的准确识别:来自锆石微区矿物包体及SHRIMP U-Pb定年的证据
    刘福来
    许志琴
    宋彪
    [J]. 地质学报, 2003, (04) : 533 - 539+602
  • [5] 苏鲁地体超高压和退变质时代的厘定:来自片麻岩锆石微区SHRIMP U-Pb定年的证据
    刘福来
    许志琴
    宋彪
    [J]. 地质学报, 2003, (02) : 229 - 237+293
  • [6] 华北块体、胶辽朝块体与郯庐断裂
    乔秀夫
    张安棣
    [J]. 中国地质, 2002, (04) : 337 - 345
  • [7] 含柯石英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胶东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证据[J]. 杨经绥,许志琴,吴才来,刘福来,史仁灯,J.Wooden,Maruyama.地质学报. 2002(03)
  • [8] 胶东莱西地区高压麻粒岩的Sm-Nd同位素年代学
    李永刚,翟明国,刘文军,郭敬辉
    [J]. 地质科学, 1997, (03) : 283 - 290
  • [9] 中朝克拉通老于38亿年的残余陆壳──离子探针质谱锆石微区U-Pb年代学证据
    刘敦一,伍家善,沈其韩
    [J]. 地球学报, 1994, (Z1) : 3 - 13
  • [10] 青岛榴辉岩及胶南群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胶南群中晋宁期岩浆事件的证据
    李曙光,陈移之,葛宁洁,刘德良,张志敏,张巧大,赵敦敏
    [J]. 地球学报, 1994, (Z1) : 35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