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从科普到公众参与科学——由崔永元卢大儒转基因辩论引发的思考

被引:28
作者
王大鹏 [1 ]
钟琦 [1 ]
贾鹤鹏 [2 ]
机构
[1] 中国科普研究所媒体科技传播研究室
[2] 美国康奈尔大学传播学系
关键词
缺失模型; 公众参与科学; 科学传播; 转基因;
D O I
10.16057/j.cnki.31-1171/g2.2015.06.002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G315 [群众性科学研究工作];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1201 ; 1204 ;
摘要
当前,提倡科学家与公众平等对话的公众参与科学模型,正在取代传统的科普形式,成为科学传播领域的主导模型和实践指南。转基因等公众广泛关注、科学家一方也有一定积极性应对的争议性话题,本应该为科学家与公众对话提供很好的机遇,但是近期发生的"崔(永元)卢(大儒)之争",以及前不久在崔永元与科普作家方舟子之间有关转基因的公开争论,却都变成了难以产生共识的争吵。那么,争议性话题中的公众参与科学是否可能?本文在梳理公众参与科学模型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此进行了多方位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科学与社会.[M].(英)上议院科学技术特别委员会著;张卜天;张东林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  
公众理解科学.[M].(英)英国皇家学会著;唐英英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  
科学的社会功能.[M].[英]J·D·贝尔纳(J·D· Birnal) 著;陈体芳 译.商务印书馆.1982,
[4]  
Trust; the Asymmetry Principle; and the Role of Prior Beliefs..Wouter Poortinga;Nick F. Pidgeon;.Risk Analysis.2004,
[5]   科学传播中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及规范研究 [J].
赵立新 ;
王黎明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 30 (12) :74-79
[6]   谁是公众,如何参与,何为共识?——反思公众参与科学模型及其面临的挑战 [J].
贾鹤鹏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 30 (11) :54-59
[7]   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研究:一个综述 [J].
杜志刚 ;
孙钰 .
中国科技论坛, 2014, (03) :118-123
[8]   国外科学传播理论的类型及述评 [J].
刘兵 ;
宗棕 .
高等建筑教育, 2013, 22 (03) :142-146
[9]   危机情境中影响科学普及效果的因素分析:心理学视角 [J].
朱冬青 ;
谢晓非 .
科普研究, 2010, 5 (06)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