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前后南疆牧民生活生产方式变化研究

被引:7
作者
郭彦玮 [1 ]
刘维忠 [1 ]
刘娜娜 [2 ]
阿依古丽 [1 ]
许承云 [2 ]
机构
[1]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2] 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草原补奖政策; 牧民收入; 畜牧业生产方式; 模糊综合评价;
D O I
10.16768/j.issn.1004-874x.2015.14.031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为研究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效果,利用柯克亚乡、哈拉峻乡、尼雅乡等3个样本乡的牧户调查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政策实施前后牧户生活生产方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原补奖政策不仅提高了牧民的畜牧业收入,而且促进了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然而,南疆畜牧业尚处于转型过渡阶段,现代科学养殖技术投入不足、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牧民定居点配套基础设施滞后是当前牧区面临的三大问题。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继续实施草原补奖政策,稳步推进畜牧业转型;二是加强对牧民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普及科学养殖技术,并引导富余劳动力转移;三是继续完善牧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6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草畜平衡补偿政策的受偿主体差异性探析——不同规模牧户草畜平衡差异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J].
李金亚 ;
薛建良 ;
尚旭东 ;
李秉龙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11) :89-95
[2]   典型草原牧区“生态奖补”政策落实及牧户偏好研究 [J].
谭仲春 ;
张巧云 ;
谭淑豪 ;
石洁晴 ;
张伟 .
生态经济, 2014, 30 (10) :145-149+159
[3]   牧民草地生态保护认知与行为的实证分析——基于西藏75个自然村的实证分析 [J].
孙前路 ;
孙自保 ;
刘天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 28 (08) :26-31
[4]   传统牧区草地农业替代战略—基于6大牧区的研究 [J].
李蕊超 ;
金藏玉 ;
林慧龙 .
草地学报, 2014, 22 (04) :685-690
[5]   不同类型牧区后续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甘肃省天祝县为例 [J].
孔德帅 ;
胡振通 ;
焦金寿 ;
靳乐山 .
农村经济, 2014, (06) :60-64
[6]   生态补偿对泽库县牧民与移民生计影响的比较 [J].
齐月 ;
刘伟玲 ;
张林波 ;
龚斌 ;
徐翠 ;
冯宏昭 ;
吴志丰 .
草业科学, 2014, (06) :1178-1184
[7]   西北高寒牧区村域经济对退牧还草工程的响应机制研究——基于甘肃省肃南县12个行政村的调查分析 [J].
王娅 ;
张文波 ;
窦学诚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4, (03) :129-134
[9]   制度创新视角下的少数民族生态脆弱区城镇化问题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J].
王生荣 ;
李巍 .
生态经济, 2014, 30 (03) :42-46
[10]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J].
杨春 ;
王明利 .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05) :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