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华北冷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14
作者
李银娥
谌伟
张萍萍
机构
[1] 武汉中心气象台
关键词
华北冷涡; 干冷空气; 湿度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和T213 1°×1°格点再分析场资料对2007年7月1~2日湖北省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高、中、低层系统配置下,由华北冷涡带动干冷空气南下,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暖湿气流在江淮流域交汇而形成的。干冷空气南侵在暴雨区北侧形成了明显的湿度锋和能量锋,在低层辐合区造成明显的湿度锋锋生触发了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06 / 3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与梅雨锋上低涡降水相伴的干侵入研究 [J].
姚秀萍 ;
吴国雄 ;
赵兵科 ;
于玉斌 ;
杨贵名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3) :417-428
[2]   2003年7月3~4日淮河流域大暴雨结构和维持机制分析 [J].
矫梅燕 ;
毕宝贵 ;
鲍媛媛 ;
李泽椿 .
大气科学, 2006, (03) :475-490
[3]   2003年梅雨期干冷空气的活动及其对梅雨降水的作用 [J].
姚秀萍 ;
于玉斌 .
大气科学, 2005, (06) :131-143
[4]   湖北省春季暴雨落区数值预报模型和指标 [J].
施望芝 ;
金琪 ;
刘静 ;
张海燕 ;
顾永刚 .
气象科技, 2005, (04) :300-304
[5]   南亚高压与偏北风急流出口区的暴雨生成机制 [J].
丁治英 ;
张兴强 ;
寿绍文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6) :671-679
[6]   1998年梅雨锋的动力热力结构分析 [J].
张小玲 ;
陶诗言 ;
张庆云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3) :257-268
[7]   暴雨中尺度气旋发展的等熵面位涡分析 [J].
寿绍文 ;
李耀辉 ;
范可 .
气象学报, 2001, (05) :560-568
[8]   对流层高层偏北气流在梅雨暴雨中的作用 [J].
翟国庆 .
气象学报, 1998, (01) :69-77
[9]   暖切变型江淮梅雨锋结构及其形成和维持机制 [J].
胡伯威,彭广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