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体性意见到群体性事件:一个观念的澄清——基于贵州瓮安、湖北石首、河北威县的调查

被引:16
作者
郑风田
刘杰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意见; 澄清观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1.4 [治安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603 ; 0838 ;
摘要
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意见表达的一种极端方式。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客观上促进了当地地方治理的明显改善,这本质上是群体性意见受到尊重的结果。但是,群体性意见以群体性事件的形式来获得尊重,代价高昂且决非不可避免。群体性意见增多源于深层次的制度问题,而群体性事件则应是处置策略问题。本文认为,避免群体性意见向群体性事件转变,关键在于充分尊重群体性意见的表达权利,如果合理诱导反而对地方治理会产生建设性作用;而减少群体性意见的生成,关键在于疏通各种利益表达渠道,将群体性意见化解于事前的政治参与和事后的法律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人在行政纠纷中为何偏好信访? [J].
张泰苏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3) :139-162+245
[2]   西方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发展之述评——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 [J].
赵鼎新 .
社会学研究, 2005, (01) :168-209+248
[3]  
新群体事件观[M]. 新华出版社 , 刘子富, 2009
[4]  
大转型[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英) 波兰尼, 2007
[5]  
Media Discourse and Public Opinion on Nuclear Power: A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J] . William A. Gamson,Andre Modigliani.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1989 (1)
[6]  
中国骚乱事件与管治危机. 于建嵘. 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演讲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