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证据理论的结构多精度损伤识别结果融合方法

被引:11
作者
周春芳
陈勇
孙炳楠
机构
[1]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
损伤识别; 精度; D-S证据理论; 融合;
D O I
10.13465/j.cnki.jvs.2006.06.002
中图分类号
TH878 [无损探伤仪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结构的损伤检测中,由于传感器数目、测试噪声等因素,限制了结构损伤检测与识别的能力。不同的损伤识别方法在检测过程中识别的精度不同,使用单一的损伤检测识别方法所获得的信息是不全面的。将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应用于结构的损伤识别中,将各种识别不同精度的检测方法融合,使最终识别的结果更为可靠、精确。通过对钢梁结构损伤识别的模拟计算,验证了D-S证据理论在融合多种不同精度损伤识别方法中的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 / 8+174 +17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D-S理论在开放识别框架下的推广 [J].
曾成 ;
赵保军 ;
何佩琨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5, (04) :346-351
[2]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J].
郭健 ;
陈勇 ;
孙炳楠 ;
楼文娟 .
振动工程学报, 2005, (02) :155-160
[3]   基于模态参数的海洋平台损伤检测 [J].
张兆德 ;
王德禹 .
振动与冲击, 2004, (03) :7-12+135
[4]   用统计神经网络进行结构损伤存在检测 [J].
王柏生 ;
刘承斌 ;
何国波 .
土木工程学报, 2004, (08) :24-27+49
[5]   基于振动测试的大跨桥梁损伤检测 [J].
徐祖年 ;
王柏生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5) :945-949
[6]   基于神经网络和 D-S 证据理论的综合诊断模型 [J].
黄安雅 ;
陈兆能 ;
朱继梅 .
传动技术, 1998, (03) :3-5
[7]  
数据融合理论与应用[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康耀红著, 1997
[8]   Experimental study of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WPT and coupling NN [J].
Guo J. ;
Chen Y. ;
Sun B.-N. .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2005, 6 (7) :663-669
[9]   ROUGH SETS [J].
PAWLAK, Z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 INFORMATION SCIENCES, 1982, 11 (05) :34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