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实证研究——以陕西省志丹县为例

被引:29
作者
党晶晶 [1 ]
姚顺波 [1 ]
黄华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2] 志丹县人民政府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生态-经济-社会系统; 协调度; 发展度; 志丹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县域生态环境系统、经济及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依据DPSIR概念框架构建了县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志丹县为实证对象,对其1997-2010年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志丹县生态指数、经济指数及社会指数均迅速增加,且生态指数均不同程度高于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植被恢复阶段生态、经济及社会指数增幅减缓并趋于稳定。协调度、发展度及协调-发展度均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协调度明显高于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总体而言,由于社会进步、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植被恢复措施的实施,志丹县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者间的发展更为平衡、协调,是一种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但仍存在部分社会滞后、经济滞后或生态滞后,一定程度表明今后仍需注重生态环境、经济及社会系统三者间协调发展。最后,提出了志丹县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984 / 199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2] 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陈凤桂
    张虹鸥
    吴旗韬
    陈伟莲
    [J]. 人文地理, 2010, 25 (05) : 53 - 58
  • [3] 江苏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
    车冰清
    朱传耿
    孟召宜
    杜艳
    沈正平
    [J]. 经济地理, 2010, 30 (07) : 1074 - 1079
  • [4] 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性评价
    刘承良
    熊剑平
    龚晓琴
    张莲
    周玉娇
    李恒
    [J]. 经济地理, 2009, 29 (10) : 1650 - 1654+1695
  • [5]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中国城镇土地利用特征
    刘新卫
    张定祥
    陈百明
    [J]. 地理学报, 2008, (03) : 301 - 310
  • [6] 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确定性定量评价——以长沙市为例
    熊鹰
    曾光明
    董力三
    焦胜
    陈桂秋
    [J]. 地理学报, 2007, (04) : 397 - 406
  • [7] 不同协调函数对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度影响分析——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
    杨世琦
    杨正礼
    高旺盛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2) : 151 - 154
  • [8] 人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性测度研究——以新疆为例
    张效莉
    王成璋
    王野
    [J]. 生态经济, 2006, (11) : 123 - 126+132
  • [9] 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定量评价
    郭镭
    张华
    曲秀华
    宁东
    程保生
    [J]. 云南环境科学, 2003, (03) : 15 - 18
  • [10] 乌鲁木齐市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程度分析
    李新琪
    李秀萍
    海热提·涂尔逊
    [J]. 新疆环境保护, 2001, (03) : 1 - 4